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爲什麼不聽勸諫一定要下江南呢?

乾隆爲什麼不聽勸諫一定要下江南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後人對這位皇帝的名聲總是喜憂參半。一些學者認爲他可以被稱爲“古代皇帝”,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爲乾隆時期只是一種粉飾和平。自欺欺人,恰恰相反,他封閉了國家,大興字監獄等一系列行動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爲清末被列強欺凌所掩埋的災難。

乾隆爲什麼不聽勸諫一定要下江南呢?

乾隆皇帝的功過暫時不會討論,但對他的偉大成就的評價仍然是很有針對性的。乾隆自稱十全老人,覺得本人武功文治,遠勝中國現代其餘帝王,而且他愛慕作詩,一生作詩三萬餘首,然而卻沒有一首詩能夠流傳下來,唯一上過小學語文教材的詩文相傳還是紀曉嵐代筆。

乾隆爲什麼不聽勸諫一定要下江南呢? 第2張

他的好大喜功,最爲人詬病的便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六次南巡,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因爲皇權的特殊性質,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帶在皇宮,連出宮都很難得到大臣的支持,乾隆欲親自下江南,自然是遭到大臣額百般勸阻,那麼乾隆爲何要一意孤行,多次南巡呢,是爲了達到何種目的?在提交人的意見中,"乾隆"六南之旅只實現了三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遵循康熙帝的例子。康熙年間,他大力治理國家,使之繁榮昌盛,豐富了國庫。而爲了瞭解民衆的感受,康熙爲了看到水上交通和一些官員主持的項目,進行了多次私人訪問,親身感受到人民的痛苦,無論檢查員在自己的統治下是否真的是風平浪靜,人民安居樂業。

乾隆爲什麼不聽勸諫一定要下江南呢? 第3張

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皇帝的感情非常好。當他們年輕時,他們經常被康熙帶到一邊。在“昆熙”的幌子下,乾隆受到了“朱祖”康熙皇帝的崇敬。因此,在他成爲皇帝之後,他學習了康熙。第二次南巡。但是,康熙的巡邏和乾隆巡邏過程和結果有所不同。康熙是一個勤勞和愛心的人,真正探索了人們的感情,他的巡邏很簡單,不打擾人民,而且費用不高。

然而,乾隆號南方之行卻是個大熱門。官員們渴望奉承和贏得支持。他們招募民工,建造了宏偉的宮殿。當然,皇帝的路線應該修好,以顯示他的統治下的地區是富裕和繁榮的,許多官員花了很多錢來裝扮這個城市的輝煌。乾隆每到一處,當地便大擺排場,奢華程度駭人聽聞,並且在乾隆之前,還有一隊探路官員,所謂的“欽差”大臣,爲了讓這些欽差大臣說好話,讓皇帝來此自己的轄區,大肆賄賂,而這些用來擺排場、賄賂的錢財,則是“取之於民”。

乾隆的第二個目的是瞭解他是否真的像他統治期間的官員所說的那樣興旺發達,感受到人民的興旺發達,因爲這是他自己勞動的結果,個人認爲會有成就感,這也是人性的,是有道理的。

但是乾隆對於“是否”繁榮,直接略掉“否”的可能,他心中已經對自己的工作做出肯定,因此他所到之處,一片欣欣向榮,所見所聞,皆是百姓幸福安康,文人雅客的文章也是歌頌太平盛世,如果有人寫民間疾苦,那不好意思,“文字獄”瞭解一下。

當然,朝廷也有著名的大臣。他們把乾隆號南巡造成的動亂強加給了人民。然而,乾隆不但不聽勸阻,還嚴厲懲罰這些直言不諱的大臣。結果,只剩下朝鮮和中國。歡迎一代,正是爲了實現上述三個目標,乾隆纔不聽勸阻,並將堅持六次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