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因爲李陵實在太冤枉。只要還有點人心的都會覺得李陵投降匈奴是被逼無奈。而且,李陵投降之後漢武帝又聽信謠言(姑且善意的這麼想吧!),殺了李陵的全家。對此李陵沒有帶着匈奴的人馬給漢朝繼續找麻煩,真算是對漢朝仁至義盡了。換個脾氣大點的像中行說那樣,稍微在匈奴那活動活動,就夠漢武帝喝一壺的。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之所以要重點強調的是,李陵自始至終都太對得起漢朝了。相比之下,漢武帝對李陵一家的刻薄寡恩簡直是令人髮指。特別是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前,漢武帝就已經多次對不起李陵了。

典型的就是元狩五年(118B.C.)李陵的三叔李敢被霍去病謀殺事件。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第2張

先介紹一下李家的家庭狀況:李陵是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在此之前一年李廣因失意於國舅衛青而被逼自刎於絕域。而李廣的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代郡太守)也都已經去世。所以說此時李廣的幼子李敢就是家裏的頂樑柱。李敢爲什麼會遭到霍去病的毒手?據說是因爲李敢認爲自己的父親李廣是被大將軍衛青給間接逼死的,所以他想爲報父仇去刺殺衛青,但是行刺未遂。不過衛青可能覺得自己確實對李廣的死有責任,便沒有聲張這件事。但霍去病不這麼認爲,所以在甘泉宮打獵時背後放冷箭死了李敢。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第3張

注意,此時霍去病正在瘋狂的掠奪衛青曾經擁有的政治資本,《史記》的記載是:

“……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霍去病突然這麼替衛青出頭明顯是真流氓假仗義——我把你衛青的痛瘡(牽連李廣自刎)再次揭開,同時你衛青還得“欠”我份人情。而且,更冷酷的是,李敢曾是霍去病的“大校”,給霍去病幫過大忙——元狩四年封狼居胥的戰役就是李敢打得頭陣,俘獲了大單于的權力象徵“旗鼓”。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第4張

對於此事,爲人比霍去病還要“流氓”的漢武帝就立刻跳出來拉偏架。對李家的孤兒寡母說,李敢是給鹿撞死的。這是睜着眼說瞎話,李敢是讓霍去病從背後放冷箭射死——讓鹿撞死傷痕肯定是當胸口。這種敷衍了事的解釋明顯是對李家的輕蔑和侮辱。這一年李廣十六歲不到。

順便說一句,漢武帝對李家的態度真是很惡劣,毫無“君使臣以禮”的起碼尊重——之後李敢的兒子李禹曾經被漢武帝打算吊着喂老虎。到後來漢武帝又在巫蠱之禍中殺了李禹——因爲李禹的妹妹是戾太子的側室。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第5張

毫無疑問,霍去病是一代名將,但也是一個非常狂野自私的人,這點和他的恩主、岳父漢武帝很像。

斗轉星移,到了天漢二年(99B.C.),是年李陵三十歲,此時的李陵不僅繼承了祖父李廣一代就開始的“善騎射,愛士卒”的門風,也繼承了李家世世代代被迫替漢武帝的外戚當槍使的宿命。

這次是國舅李廣利要帶兵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匈奴右賢王,李陵被派去給大軍運送糧草。這種大材小用讓李陵不滿,他請求率領親兵去打先鋒……後來大家就知道了,在漢武帝的猜忌、路博德的掣肘之下,李陵於浚稽山(阿爾泰山中段,位漢唐之時兵家必爭之地)戰敗,滯留在匈奴。而漢武帝又聽信謠言,以爲李陵在訓練匈奴士卒,將李陵一門抄斬。從此徹底絕了李陵回漢朝的念想。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第6張

崑曲中李陵與蘇武的惜別。因李陵後來尚且鞮侯單于之女,所以戲中李陵的扮相是一套駙馬珈。

但是,李陵到底無負於漢。 徵和三年三月,武帝再命李廣利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狐鹿姑單于使李陵率三萬餘騎再至浚稽山追擊漢軍,李陵與之周旋多日後放水敗給漢軍,而匈奴一邊也很仁義,不再強人所難的讓李陵與故國拔刀相向。此後,李陵便帶着部衆遠走他方,到了一個既不是漢也不是匈奴的地方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降入天驕愧鬼才,山頭空築望鄉臺。 蘇郎有節毛皆落,漢主無恩使不來。 青草戰場雕影沒,黃沙角鼓雁聲哀。 那堪攜手河梁別,淚灑西風骨已灰。”

——元薩都剌《過李陵臺驛》

自太史公司馬遷以後,對於李陵悲劇性的一生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文學家,在主流上都是同情、理解李陵的所作所爲。對於素以“夷夏之防”爲務的宋儒,如司馬光也是如此。臣民盡“忠”前提是君王有“義”,不然就是“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王安石《明妃曲其二》)這一點上和司馬光和他的老朋友老對頭王安石的立場是一致的,而且幾千年來以儒家思想爲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這麼認爲的。所以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之所以能夠成爲歷史學著作中不可逾越的經典,也正是因爲“二司馬”筆下的歷史是一部有人味兒的歷史。

漢武帝對李陵一家怎麼樣?李陵投降情有可原! 第7張

內蒙古正藍旗黑城子,據說李陵的晚年曾經在此築臺望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