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名將打了敗仗竟逃去當道士,明明可以避免“靖康”卻全毀在了他手上

宋朝名將打了敗仗竟逃去當道士,明明可以避免“靖康”卻全毀在了他手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將門之後,宋朝人姚平仲基本繼承了祖輩英武的血統,少年從軍,18歲時在臧底河大敗西夏軍,一戰成名,成爲大宋軍界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宋欽宗當太子時,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吹捧姚平仲的報道,對他很欣賞;心想如果國家發生戰事,要好好用一用這位名將。而姚平仲的想法與皇帝不謀而合,所謂亂世出英雄,亂世也正是自己出彩的最好時機。所以,姚平仲一直在苦苦尋找一個出彩的機會。

宋朝名將打了敗仗竟逃去當道士,明明可以避免“靖康”卻全毀在了他手上

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大軍渡過黃河,直逼都城汴京。金兵突然來犯,嚇壞了宋欽宗和一班文武大臣。宋欽宗感覺宋軍不是金人的對手,就收拾行李,準備跑路。這時,時任兵部侍郎的李綱站了出來,阻止了皇帝的荒唐行爲,並要求他舉全國之力抗金。李綱不怕死,並不代表其他高官不惜命,宰相白時中等人巴不得早點投降,好保住自己的一條賤命。在兩派激烈的爭論中,白時中順水推舟:“既然你李某人想打仗,那這個元帥就讓你來當。”

面對投降派的激將法,李綱沒有推辭,表示願意領兵出戰。於是,李綱被任命爲京城四壁守禦使,主管一切抗金事宜。李綱雖是一介書生,但軍事天賦極高。在他的正確指揮下,大宋軍隊打退了金兵的幾次猖狂進攻,使局勢暫時穩定下來。

狡猾的金人見撈不到油水,就派人前來談判。金人獅子大開口,提出要黃金500萬兩,白銀5000萬兩,並割讓河北、山西等地才肯退軍。宋欽宗不想打仗,竟答應了這個荒唐條件。

宋朝名將打了敗仗竟逃去當道士,明明可以避免“靖康”卻全毀在了他手上 第2張

朝廷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就只有從老百姓頭上搜刮。正在這時,一個好消息傳來,名將姚平仲和种師道率領勤王大軍日夜趕赴京師,要與金人一決高下。宋欽宗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情緒亢奮。他知道,姚平仲和种師道都是名將之後,而且兩人久經沙場,戰功赫赫,有這兩位名將的幫助,何愁金人不退?

於是,他緊急接見了兩位將軍,並不恥下問,請教退兵之策。种師道年齡比姚平仲大,資歷比姚平仲深,在上司面前當然要第一個發言:“金軍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我們只要堅守京城,遏制金軍攻勢,少則半個月,多不過一個月,勤王之師大集,到那時金人糧草肯定將盡。若金人退兵,我軍可尾襲;金人若不退,我軍數倍於敵,也可一鼓而殲之了。”

老將軍的分析有理有據,宋欽宗深爲信服,不等他發言完,就現場任命种師道爲京畿河北制置使,統領城外所有野戰部隊,姚平仲任都統制,當副手。

宋欽宗的這個任命,讓姚平仲心裏很不爽。作爲西北兩大家族,姚氏和種氏齊名,兩家也一直在暗中較勁兒,都想壓過對方一頭。這次率軍勤王就是一個出彩的好機會。姚平仲心裏盤算了,种師道這次雖然態度積極,但並沒有帶多少人馬來,全靠自己手下的七千人馬壯聲勢。而皇帝卻任命种師道爲一把手,自己只是個打下手的,姚平仲心裏不服,他想要單幹立功,好爲家族露臉。

不滿皇帝人事任命的還有李綱。李綱先前本來已被任命爲前敵總司令了,但种師道一來,自己就靠邊站了。於是他有機會就有意無意地在年輕皇帝面前表示對种師道年紀的憂慮,同時竭力推薦年輕的姚平仲。

在李綱的推薦下,宋欽宗單獨召見了姚平仲幾次。姚平仲趁這機會,竭力訴說敵人並不可怕,种師道年紀大了,制訂的以靜制動的作戰計劃太過保守。現在戰士們都急於和敵人打仗,士氣高昂得很,不願意等那麼長時間。氣可鼓而不可泄啊!只要他姚平仲帶本部人馬,來一次深夜偷襲,定能大敗敵人,早日將他們趕回家去。

沒有戰爭經驗的宋欽宗很欣賞姚平仲的這種強大氣場,但不知道他奇襲敵軍的想法是否可行,於是找來李綱和种師道開會商議。种師道當然極力反對,李綱卻全力贊同。

對种師道固守待援的軍事戰略,宋欽宗很不滿意,他只想早日打個勝仗以鼓舞人心。在姚平仲的鼓動下,又加上李綱的全力贊同,宋欽宗立刻熱血沸騰,連再等幾天的耐心都沒有了。宋欽宗馬上拍板,要姚平仲大膽去幹,只要打了勝仗回來,立刻升他爲節度使。

宋朝名將打了敗仗竟逃去當道士,明明可以避免“靖康”卻全毀在了他手上 第3張

姚平仲不是想在亂世出彩嗎?現在機會就擺在眼皮底下,這讓他興奮不已。帶着皇帝的旨意,姚平仲回去佈置軍事行動。不幸的是,這天晚上,當姚平仲率領奇襲隊悄悄逼近敵營時,他恐懼地發現自己攻進的是一座僅有幾個老弱病殘的空營。再攻,還是一座空營!正當他感到情況不妙時,突然,燈火齊明,敵人從四面包抄上來。

姚平仲趕緊指揮部隊邊打邊撤,撤到安全地帶,數點部隊,已經損失了一千多人。

本來,勝敗是兵家常事,打了一場敗仗,損失了百分之十幾的部隊,只要回去好好總結經驗,也不算什麼大事。可是,姚平仲太看重這次夜襲了,他在皇帝面前誇下的海口太大了。更重要的是,這是在種師道竭力反對下打的仗;勝利了,可以沖淡一切,失敗了,則必然面臨軍事法庭的制裁。沮喪又害怕的姚平仲做出了一個讓人貽笑萬年的舉動:沒有寫辭職信,也沒有跟部下打招呼,他拋下一干殘兵敗將,一個人跑路了。

姚平仲一晝夜趕了750裏地,到達鄧州才吃上了一頓飯。儘管跑了這麼多路,姚平仲還是感覺不安全,怕朝廷抓他回去問罪,於是他又入武關,到長安,準備在華山的深山老林裏當宅男。可是,被嚇破膽的姚平仲還是覺得這地方離朝廷不夠遠,再次撒開腳丫子,跑到四川青城山上清宮,在這裏住了一天,“復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餘里,度採藥者莫能至,乃解縱所乘騾,得石穴以居”。估計朝廷找不到這裏了,姚平仲纔敢歇腳。

將軍跑路了,朝廷當然要找。朝廷多次下詔搜尋姚平仲,但人家就是不出來。據說,姚平仲後來隱姓埋名,到一家道觀當了道士,再也不想出彩這檔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