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王翦打仗爲何貪心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王翦爲大秦宿將,此人用兵如神,素善謀略,與子王賁一起橫掃三晉、攻齊楚,爲秦國立下赫赫戰功,被列爲大秦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深受秦始皇重用。同時王翦還飽諳世故、深諳人心,既能與一干武將稱兄道弟,又能同朝廷上的文臣把酒言歡,這些都能看出此人城府之深,然而在得秦王政之託,率六十萬大軍伐楚之時,王翦卻做了一件“傻事”,不僅在出徵之際“請美田宅園池甚衆”,還向秦王三番兩次請求賞賜金銀珠寶,足智多謀的王翦,爲何到晚年卻如此貪心?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一、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國曆史上處死的貪官污吏數不勝數,但王翦卻是個例外,當王翦率大軍出征楚國之時,“發了瘋”地向秦王求田求賞,在班師回朝之際不僅沒有因爲“貪贓枉法”鋃鐺入獄,而是擺脫了兔死狗烹的下場,得以善終,難道說秦王政喜歡貪官不成?當然不是,王翦是個聰明人,而且聰明到令人髮指,從他能憑秦王一封書信就可得魏齊之首、採用反間計除掉名將李牧、以“投石取樂”麻痹楚軍,大敗項燕,可以看出他善於心計,而“貪心求田”也是他故意而爲之,爲的是生性多疑的秦王能夠打消顧慮。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第2張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將功成萬骨枯”,王翦隨侍秦王嬴政多年,對這個自己看着長大的國君可不是一知半解,他知道這個頂頭上司生性多疑,自己就算有滅國之功,也只是人臣,哪天國君不高興了,想找個藉口把自己殺了不是小事一樁?因此爲了打消秦王嬴政的猜忌,王翦只能故意貪圖良田豪宅,“乞求”的哪裏是什麼榮華富貴,而是爲了避免殺身之禍啊。

二、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不難發現,被後人並稱爲“戰國四大名將”的廉頗、李牧、白起、王翦,除了王翦得以善終之外,廉頗鬱郁不得志,客死他鄉;白起因遭秦昭襄王猜忌,被賜死;李牧中了王翦的反間計,被趙王誅殺,三人的下場怎一個“慘”字了得。而三人如此悽慘的下場,不是因爲“君臣相隙”,就是“小人誣陷”,王翦得以封侯賜爵,全是因爲戰功而得秦王的賞賜,倘若哪天秦王覺得他功高震主,殺了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因此王翦多請田地,既是爲了讓秦王安心自己不會帶病謀反,也是告訴朝廷之上的奸臣佞臣,自己絕無再進一步的想法,免得自己也受到小人的誹謗而遭遇不測。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第3張

偌大的王宮,高高的冕旒遮擋住了秦王嬴政神情冷漠的臉,“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得到君王青睞的年輕將領李信毫不猶豫地說:“不過用二十萬人”,而老成持重的王翦權衡一番,認爲“非六十萬人不可”,他的謹慎卻被秦王當成是“王將軍老矣”,不堪重用,於是嬴政派李信、蒙恬率二十萬大軍伐楚。深謀遠慮的王翦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的王上已經變得“好大喜功”了呢?於是他權衡利弊後決定歸隱故里,一方面是爲更受秦王信任的李信“騰位置”,若李信勝了他遲早要讓位,不如早早離開;另一方面倘若李信敗了,到時候王上還是要來重用自己。果不其然,李信大敗,秦王盛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並答應加兵請求。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第4張

當秦王嬴政決定重新用王翦爲將時,相必他想起來老前輩——白起來了:昔日長平之戰,白起立了大功,邯鄲城近在咫尺,然而應侯范雎聽信小人讒言,忌憚白起的功勞大過自己,於是讓秦昭襄王停戰,與趙國言和,白起大怒,從此將相失和。當秦昭襄王重新想起發兵攻趙,止步於邯鄲時,將營中除了白起,無人能啃下這塊“硬骨頭”,白起居功自傲,不僅不領兵伐趙,還暗語譏諷秦昭襄王,最終被王上賜死。王翦吸取白起的教訓,在推辭一番之後答應領兵六十萬伐楚,爲了進一步打消秦王嬴政的顧慮,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衆”、“以請田宅爲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部下不解,問其故,王翦才表示:“我不多請田宅爲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打仗前爲什麼都要“乞求”榮華富貴 只因爲了避免殺身之禍 第5張

王翦素善心計、城府頗深,不僅善於掌兵用謀,還懂得做人之道,處事圓滑,不僅范雎、呂不韋等人尊敬有加,就連李斯等三公九卿都對他十分尊重。也正是這般查識人心,未雨綢繆,伐楚一戰,王翦帶走了秦國幾乎所有的兵力,同時爲了打消秦王的顧慮,在出徵前他向秦王諸多要求,纔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如此“自貶”,也正是希望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伐楚大勝歸來也不貪功,執意隱退,最終得以善終,能如此識大體、知進退,在那個時代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