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雍正帝的?他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

後世是如何評價雍正帝的?他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爲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爲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爲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祕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 、“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終年58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人物評價

《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爲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昭槤:“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餘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遊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後世是如何評價雍正帝的?他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

濮蘭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讚揚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諭旨,洋洋數千言,倚筆立就,事理洞明,可謂非常之才矣!”

法國傳教士杜赫德評論道:“儘管雍正皇帝很少表現得像是一個天主教的支持者,但不能不值得稱讚的是他不知疲倦地熱衷於政事,他爲了天下百蒼生的福樂安康夜以繼日地致力於改革政弊。您能給雍正皇帝帶來最的樂事就是向他提出一個能夠提高民衆福利、緩解百姓的生活壓力的良策;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將這項計劃儘快訴諸實踐。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揚美德獎勵善舉的政策,使得臣工們紛紛效法雍正皇帝(節儉的作風)以幫助災荒之年的百姓渡過難關。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雍正皇帝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擁護與愛戴。”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評價道:“新帝雍正愛法律、重公益,超過父王。帝王之中無人比他更不遺餘力地鼓勵農事。他對這一於國民生計不可缺少的百藝之首亟爲重視。各省農民被所在州、縣長官評選爲最勤勞、能幹、孝悌者,甚至可以封爲八品官。農民爲官,並不需爲此放棄他已卓有成效的農事耕作,轉而從事他並不瞭解的刑名錢穀。”

個人作品

雍正帝有《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30卷,其中文集20卷、185篇;詩集兩部10卷,一部是《雍邸集》7卷、382首,爲登基之前在雍邸的作品;另一部是《四宜堂集》3卷、160首,爲即位之後13年間的作品,詩集因在圓明園中修建的“四宜書屋”建築羣而得名。兩集共收錄詩歌542首。

後世是如何評價雍正帝的?他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 第2張

人物爭議

即位之謎

從雍正帝繼位起,民間就流傳了雍正篡位的野史,其真正原因是八爺黨和十四弟不滿雍正帝的繼位而向民間造謠的。實際上雍正是合法繼任皇位的,因爲清朝的詔書是滿文漢文各一份的,而且詔書裏都是加有“皇”字的(比如傳位於皇四子),而當時民間流傳雍正將“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這種謠言是漏洞百出的,首先,在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並且“於”這個字在當時是寫作“於”的,再加上詔書裏都是加有“皇”字的。如果用筆將“十”字改成“於,就變成“傳位皇於四子”。語句完全不通順,再者,即便把漢文改了那滿文也改不了,因此民間流傳的把“十”改成“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

遼寧省檔案館專家介紹,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雍正帝登基後擬就並頒佈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

死因之謎

關於雍正帝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帝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帝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帝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雍正帝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於他爲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就產生了各種說法。

後世是如何評價雍正帝的?他的一生存在哪些爭議? 第3張

病死

有一說認爲雍正帝“是中風死去的”。

暗殺

(1)呂四娘刺殺

民間最爲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殺害。爲報仇,呂四娘砍去雍正的頭。因此,在安葬雍正帝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

(2)宮女太監刺殺

還有一種傳說,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帝睡熟時,用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藥而癒。

丹藥中毒

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爲,雍正帝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 [85] 如金樑曾懷疑雍正帝是吃道家丹藥毒死的, 楊啓樵在《雍正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一書認爲雍正帝是“服餌丹藥中毒而死的”。鑑於雍正帝親近道士,誤食丹藥中毒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