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子貢作爲孔子的弟子,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子貢作爲孔子的弟子,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貢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歷史當中,諸侯爭霸無非是成王敗寇,你死我亡,但在這樣一個紛亂漫長的時代,卻有一人能夠名重於天下諸侯,並在列國之間玩弄權柄於股掌,隻言片語便能教大國落敗,小國苟存,而其自身卻行走自如,瀟灑無阻,最後還能身負萬金資財,退身隱跡,安度一生,不得不說這真是傳奇中的傳奇,這個人既不是春秋時復越吞吳,最後攜西子泛遊太湖,成千古商聖之名的陶朱翁范蠡。也不是戰國時身兼六國相印,使天下合縱力抗強秦的蘇秦蘇相國。

子貢作爲孔子的弟子,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他是誰呢?其人複姓端木,單名一個賜字,字子貢,春秋衛國人,也就是孔子的著名弟子端木賜,子貢是也。其人年輕時爲了四處經商,生怕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禮儀有所欠缺,在得知魯國儒家的孔丘這方面是天下絕無僅有的權威,便前往求學。孔子收弟子的門檻在當時已不算低了,說是要拿着一打過年纔會醃製的臘肉來求教,就不會說不教授知識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要知道春秋那個時代連年戰爭,別說畜牧業了,就是農耕收成都是相當的不穩定,要吃上肉已是很不容易,所以那時候“食肉者”都成了做官的代名詞,更何況還要用各種調料佐料醃製的臘肉(現在南方地區都有年前醃製臘肉以備過年之用,恐怕就是從那時流傳下來的),孔子收徒入學竟然還要一打(古時一打爲十二之數)十二條臘肉,這個門檻真心不低啊。

而家境富裕的子貢,並沒有被十二條臘肉所難住(西遊記中唐僧來到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還被佛祖座下迦葉阿難這兩位尊者索要“人事”,佛祖說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輕傳空取世人就不會珍惜,也確實是這個道理,想來孔子也是這樣認爲的)。子貢成爲孔門弟子之後,起初他也並沒有想過要從孔子那學到什麼處世的哲理、人生的真諦,而只是爲了學一些禮儀皮毛,可沒想到一學就是三年,一開始還覺得孔子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第一年甚至認爲孔子還不如他,到第二年又覺得孔子的水平應該也就和他差不多,到了第三年的時候,他才從孔子的言傳身教中深深感受到這位精通六藝大師(禮、樂、射、御、書、數)的高深莫測。

這裏稍微解釋一下儒家的成名絕技“六藝”,套用現代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各種禮儀和與人溝通的技巧(禮)、各種古典和流行音樂以及擊打樂器(樂)、射箭(射)、F4方程式賽車(御)、百科全書(書)、代數幾何微積分(數),也就是說孔子是六項全能的權威,放在現代這可是學霸中的學霸,玩家中的玩家,跟這樣的大師處上三年,你不服都不行。

本來不想深學儒術的子貢開始深深崇拜起儒家來了,並將儒家的“仁和”理念深深地印到了自己的言行舉止當中去。當時的子貢可比孔子小三十一歲,一度年輕氣盛,也曾張狂,但這三年下來,在孔子的教誨和薰陶之下,已成了一名成熟穩重的學者紳士。但老師孔子也在這三年的相識相知過程中,對他有了深度的瞭解,並且直言不諱地說,子貢這小子一直有個缺點,就是嘴太能說,不太會守拙啊,我還是對他有所擔心啊!子貢也深知這是老師對他愛的責備,在他三年學成之後,也曾問過老師,他能成爲怎樣的人才。孔子只說了兩個字“瑚璉”(國家舉行大典時的祭器),子貢會心一笑。

後來齊國丞相田常想篡權奪位,但忌憚國內高、國、鮑、晏這四大名臣望族,所以想挑起齊國與鄰近弱小魯國的戰爭,從中伺機起事。孔子聽說之後就對弟子們說,魯國是我們的父母之邦,國家有危難,難道沒有幾個人肯站出來報效國家嗎?子路就站出來請求前去陣前禦敵,孔子認爲他太過魯莽,空有一身勇武,就不准他去。其他還有幾個弟子也請求前去救國,孔子還是不肯,這時候子貢請求出馬,孔子便欣然允許了,認爲這纔是可以平息國難的人啊。

子貢前往齊國,見到田常之後說:“君侯要與魯國開戰實在是大錯特錯!魯國是很難討伐的國家,城牆又薄又矮,土地破敗又狹窄,魯君又愚蠢又殘暴,大臣們又虛僞又沒用,官民都討厭打仗動武的事情,你就算打敗了他們,一來勝之不武,二來得到這樣的土地和人民不過成爲你的負累,所以不可以與之交戰,無論勝敗你都會成爲天下的笑話。”

子貢作爲孔子的弟子,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田常就問他該怎麼辦,子貢說:“君侯不如討伐吳國,吳國城牆又高又厚,土地廣闊又肥沃,兵器堅銳,將士又強壯,軍需又充備,天下的精兵利器盡在吳軍當中,又有足智多謀的大夫指揮守城,與這樣的國家交戰,才容易取勝啊!”田常聽了,很生氣地說道:“太荒謬了吧!先生說的難,卻是常人容易做到的。先生說的容易,卻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你這樣說,我很難理解是怎麼回事啊!”

子貢又說:“我是個卑微的外臣,但我卻聽說一個國家內在有危機就會與外面的強國開戰,來轉移危機(納粹德國與蘇聯開戰,軍國主義日本轟炸珍珠港挑釁美國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國家外在有憂患纔會攻擊弱小的國家,來彰顯自身的強大不可欺。我想君侯的憂患應該是在齊國內部,爲什麼呢?我又聽說君侯想實行分封三次都沒有成功,是齊國有大臣不聽從君侯的命令。如今君侯發兵攻破魯國,擴大齊國的地盤,在齊國人眼中你只會成爲一個凌駕於齊君之上的驕狂好戰分子,攻破別的國家使自己尊貴勝過國君,你還指望憑功高震主得到什麼更大的封賞嗎?無非是被齊君日漸疏遠罷了。”田常聽了連連點頭。

子貢接着又說:“君侯想以驕狂的姿態上面齊君,以傲慢的樣子下對齊國羣臣,卻想在齊國成就大事,是不是難上加難了!君王驕狂則會肆意妄爲,臣下驕狂則會引起紛爭,這都不是好事吧!君侯與齊君一旦有芥蒂,與齊國大臣又起了紛爭,就這樣腹背樹敵,還指望能在齊國立足嗎?所以我說,你不如率齊軍討伐吳國,吳國如此強大,打不過他而能導致齊國兵力受損,能征慣戰的臣子被消耗,實際上也是幫助君侯在齊國朝堂上減少強大的政敵啊!到時候基層也不會有太多對君侯的指責和謾罵之聲了,齊君只會越來越孤立,而控制齊國大政的人除了君侯還會有別人嗎?”

田常聽完這話才豁然開朗,說道:“實在是高明!實在是高明啊!但我已經向魯國發兵,現在要轉而攻打吳國,大臣們都會質疑我,怎麼辦呢?”子貢說:“君侯的兵馬可以駐紮在魯國邊境,先按兵不動,不要與魯國開戰,我請求前往出使吳國,一定教吳王發兵以救魯國爲名攻擊齊國,那時候君侯正好就可名正言順地發兵迎戰吳軍了。”田常立馬答應了他這個請求。

子貢一到吳國,見到吳王夫差就說:“臣聽說真正的王者不會與世隔絕,被天下人所孤立,能稱霸的雄主在諸侯中也不會有強敵。這是爲什麼呢?看似千鈞之重的東西,可能再加銖兩之力就能使之移動了,只是很多人使盡了蠻力,卻不肯再多加一點巧勁,才導致功敗垂成。如今有萬乘戰車的齊國去攻打千乘小國魯國,這明擺是要與強大的吳國爭霸啊!我私下爲大王感到危機存在啊!如今大王得趕緊去救魯國,這是大顯威名的機會了!在戰場上討伐齊國,是對吳國有大利的!齊國一旦被擊敗,泗水河兩岸的諸侯都將受到吳國的招撫,殘暴的齊國被懲治,強大晉國還敢不臣服嗎?這是莫大的利益啊!名聲上吳國使魯國存活下來,實際利益上又困住了強大的齊國,這就是吳國圖強多年而最後還沒做的事情,要是聰明人考都不用想考慮就立馬行動了!”

吳王聽後,高興地說道:“先生說言極是!只是我曾與越國交戰,並登臨過他們的會稽山,壓服過越國上下,現在越王刻苦養兵多年,恐怕他會有報復我的心思,要不先生等我滅了越國之後,再聽從先生之言與齊決戰如何?”

子貢作爲孔子的弟子,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子貢卻說:“越國國力還不如魯國,而吳國的國土卻比不上齊國,等大王爲貪越國這個小便宜,魯國卻早被齊國平定了。你吳國因攻擊弱小而削弱了國力,齊國卻因吞併大國而更加強大,您認爲這劃不划算呢?且大王想宣揚自己存亡繼絕的仁義美名,卻老是想着討伐弱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者所爲啊!真正的勇者是不避艱難的,真正的仁者是不爽盟約的,智者更不會錯過大好時機,王者不會與世隔絕,是因爲他們的大義充斥於天地之間啊!”

吳王夫差被他這麼一說,情緒都激動了起來,可子貢沒等他答話,又繼續說道:“如今大王若能仁慈地放過弱小的越國,爲救魯國大敗齊國,再以得勝的威名恫嚇住強大的晉國,天下諸侯勢必相率來朝見吳王您啊!這樣吳國的霸業就得以大成了!而大王若還在厭惡和懷疑越國,臣請往東南方面見越王,令越國出兵跟隨吳國,以此來抽空越國的兵力,至少在聲威上可助大王討伐齊國吧!”吳王聽了十分歡喜,便使子貢前往越國,又立馬決定對齊國用兵,以救魯國之困。

這樣一來,也就是說齊國暫時停止了對魯國的侵犯,而齊國立馬還要與強大的吳國,心甘情願地展開兩虎相爭之戰,不得不說子貢的口才和遊說能力是相當的了得,一番慷慨陳詞,就基本完成了老師交待的保家衛國的重任,也不得不說孔老夫子真是知徒莫若師,慧眼識真人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