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孔子的學生子貢:不發一兵一卒使魯國轉危爲安

孔子的學生子貢:不發一兵一卒使魯國轉危爲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今天是2015年10月12日,歷史上的今天——-新四軍正式組建。知古今事,行天下路,這裏是文天下。今天我們講春秋。子貢洞察形勢,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因勢利導,投各國國君之所好,搖脣鼓舌,縱橫捭闔,走了這麼一圈,結果: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10年之中,五國勢力此消彼長,形勢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子貢,漢族,河南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有謀略,善辭令。孔子曾稱其爲“瑚璉之器”。

齊國的執政官田常,企圖奪取國家權力,所害怕的是高、國、鮑、暈晏四大家族。爲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他打算興兵討伐魯國(在今山東省西南部)。齊強魯弱,魯國面臨滅亡的危險。

孔子是魯國人,得知齊國將要侵魯的消息,他召集學生們說:“魯國,墳墓所處,父母之國。今國家危險如此,各位爲什麼不出去想點辦法?”話剛說完,學生中一個名叫子路的就挺身而出,孔子把他勸住了。子貢說他願意出去走一趟,孔子同意了。

孔子的學生子貢:不發一兵一卒使魯國轉危爲安

勸齊止戈待吳

子貢先來到齊國。在會見田常時故意反話正說:“你討伐魯國的決策是錯誤的,魯國是個很難對付的國家。他的城牆薄而且低矮,土地狹小而貧瘠,他的國君愚昧而不講仁義,大臣僞善而無能,士兵們又都厭惡征戰之事。這樣的國家不可以和他打仗。你不如去打吳國。吳國的城牆高而且厚,土地廣闊而又深邃,兵甲堅固,又都是沒有用過的。重器精兵,都集中那裏,又派有精明強幹的大臣守衛,這個地方是很容易攻下來的。”田常聽了很生氣地說:“先生所說難攻的,正是人們認爲容易的。先生所說容易的,則是人們認爲難攻的。你這樣教導我田常,是爲什麼呢?”子貢回答說:“我聽說憂患在於內部者,攻強國。憂患來自外部者,攻弱國。現在使你擔憂的是在齊國的內部。大臣們不聽命於你,你要是消滅了魯國,把齊國的疆域擴大了,取得了勝利的國君將更加驕傲,打敗魯國會使大臣妄自尊大,功勞將不會屬於你。其結果是,上驕國君之心,下恣羣臣之志。國君驕則放縱,臣子驕就相爭。你與國君的關係就不如現在了,和大臣們也會發生衝突。這樣,你在齊國的地位就危險了。所以,我認爲你不如去討伐吳國。吳國是強國。你打輸了,不會丟臉。那時,上無強臣與你爲敵,下無百姓對你指責,孤立國君,控制齊國的,就只能是你了。”子貢這一番話,說得田常改變了主意,他對子貢說:“你的見解有道理。但是,我業已把兵派往魯國去了,現在無緣無故地轉而把兵調去打吳國,大臣們會懷疑我的,這又該怎麼辦呢?”子貢說,“這好辦,你先按兵不動。請允許我訪問吳國,叫吳國救魯國而發兵攻打齊國,讓吳王自己把兵送上門來,你就可以調兵迎戰吳國了。”田常同意這麼辦,就讓子貢南下去見吳王。

說吳救魯伐齊

吳國與齊國都是當時的強國。子貢到了吳國,向吳王夫差說:“我聽說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以銖兩之輕,就會失去平衡。今強大的齊國謀取弱小的魯國,旨在與吳國爭霸。我以爲,大王你的地位危險了!現在,如果你救援魯國,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威望。征服齊國,可以從那裏獲得很大的利益,還可以使強大的晉國也不得不聽從你。你名義上是救魯國,實際上是削弱齊國。這種名利雙收的大好事,聰明的人是不會有所猶豫的。”吳王被子貢這一席話說動了心,他對子貢說:“你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我曾經與越國(這時的越國只限於錢塘江流域一帶地方)打過仗。越王現在棲身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苦身養士,打算報復吳國。在這種情況下,我怎麼能把軍隊派去遠征齊國呢!你等我消滅了越國以後,再去打齊國吧。”子貢見吳王想伐齊當霸主,只是放心不下越國,就進一步鼓動說:“吳國不如齊國強大,如果你把齊國放在一邊去打越國,則齊國早已把魯國滅掉了。大王正準備打起扶助弱小國家的旗號,如果你討伐小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的舉動。要是你讓越國繼續存在下去,正好向諸侯表示你的仁愛之心。爲救魯而伐齊,再給晉國施加影響,諸侯必然都擁戴吳國,你的霸業就可以成就了。大王所擔心的是越國,我願意去見見越王,叫越王派兵跟隨你去打齊國,名義上是會同諸侯伐齊,實際上是把越國的兵力抽空,大王無後顧之憂,就可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了。”吳王夫差聽了非常高興,要子貢儘快前往越國。

孔子的學生子貢:不發一兵一卒使魯國轉危爲安 第2張

教越韜晦惑吳

越王勾踐聽說子貢來訪,親身到城郊迎接,併到子貢下榻處探詢道:“我們這個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屈駕辱臨?”子貢開門見山地說:“我這次勸說吳王爲救魯國而討伐齊國。要是你本來沒有報復吳國的想法,而使吳國產生對你的疑慮,這是笨拙的;如果你確有報復吳國的意圖,而使吳國知道了,這就太大意了;假使你還沒有來得及行動,吳國就已經得到了消息,這是很危險的。這三點是你報復吳國最可憂慮的。”勾踐聽後向子貢叩頭拜謝。5日後,越國的大夫文種帶着禮物叩見吳王,並轉達越王的話說:“聽說大王主持正義,除強助弱,將要討伐強暴的齊國。我請求帶領越國全部三千士卒,爲大王打頭陣。吳王聽了這番話,非常滿意,並徵詢子貢的意見:“越王打算親自跟隨我去打齊國,你看可以嗎?”子貢當即表示:“不可以。出動人家全國的軍隊,又讓他的國君跟着你,這是不義的。你可以接受他的禮物,同意他派兵參戰,越王本人就不必來了。”吳王同意子貢的意見,並對越王的這番友好的舉動表示感謝。於是,吳王發九郡之兵討伐齊國。

使晉備戰抗吳

子貢見吳王起兵攻打齊國,自己就去了晉國向晉國的國君說:“我聽說謀劃不預先商定好,不可以應付非常事變,打仗不事先了解對方,不可以戰勝敵人。今吳國與齊國將要開戰,如果吳國戰而不勝?薰越國必然作亂。要是吳國打贏了,吳王必定將軍隊轉向晉國。”晉國雖然是個大國,但國內大臣之間矛盾鬥爭激烈,不敢和吳國打仗。晉國國王聽了子貢的這番話,十分恐慌,問子貢晉國應該怎麼辦?子貢建議說:“趕緊修理兵器,訓練士卒,以待吳兵。”

孔子的學生子貢:不發一兵一卒使魯國轉危爲安 第3張

靜觀事變坐收漁利

子貢遊說四周之後回到魯國,靜觀事態的變化。果然,吳王與齊國戰於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取得大破齊國軍隊的勝利,獲齊國七將軍之兵而不歸,又將軍隊開赴晉國邊境,與晉國軍隊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相遇。因爲晉國早有準備,吳國軍隊吃了大敗仗。越王勾踐得到這個消息,立即派兵渡江襲擊吳國。吳王趕緊撤兵回防,與越軍戰於五湖(泛指今太湖一帶地方)。三戰三敗。越軍攻入吳國的國都,殺死吳王夫差,消滅了吳國。3年後,越國成爲地跨江灘、錢塘,稱霸中原的霸主。

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爲“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爲“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