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

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志,即漢桓帝,字意,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生母是匽明,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21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志繼位後,外戚、宦官相繼把握朝政,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滿,發生黨錮之禍。他本人愛好佛事,荒淫無度。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68年1月25日),劉志去世,葬於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諡號孝桓皇帝。

爲政舉措

政治

前期

劉志統治前期,樑冀掌權。後來,劉志發動政變,爲防止樑冀狗急跳牆,派人堅守中樞機構,又派人將樑冀的住宅包圍了起來。樑冀沒想到劉志這次會動手。樑冀認爲自己軍權在手,劉志就不敢亂來。還沒等樑冀反應過來,樑冀的大將軍印綬就被收了。樑冀知道大勢已去,沒過幾天便與妻子一同自盡。

後期

劉志統治後期,清談之風興起。李膺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這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結太學生、都國生徒互相標榜,結成羣黨,誹謗朝廷,敗壞風俗。劉志大怒,於是詔令全國,逮捕李膺、陳寔等200多個“黨人”。有的黨人逃走,劉志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於道,反宦官的鬥爭遭到嚴重挫折。這就是著名的“黨錮”。劉志通過黨錮打擊士大夫,強化皇權的同時也使得宦官集團勢力坐大。最終弊大於利,爲東漢王朝最後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

軍事

劉志在朝中調節宦官們和士大夫們的糾紛時,邊疆戰事不斷,其北邊是鮮卑人不斷侵擾,西邊則是羌人不斷叛亂。劉志把平定羌人的任務交給段熲,把平定鮮卑的任務交給張奐,段熲和張奐軍事才能出衆,恩威並施,穩定了邊疆,使戰亂波及的範圍沒有繼續擴大。

經濟

劉志無視內外交困,國庫空虛的現狀,恣意畜養上萬宮女,供其淫樂,維持他腐朽、糜爛的奢侈生活。劉志爲首的統治階級,窮奢極欲,致使國庫枯竭。

延熹四年(161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戰火波及到三輔(今陝西省中部)地區,劉志爲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公卿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賣官鬻爵影響極壞,不僅讓貪污合法化,直接敗壞了吏治,而且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負擔,併爲漢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延熹八年(165年),劉志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爲稅。

文化

編修史書

劉志統治期間,雖然國政昏亂,但東觀修史的工作並未荒廢。伏無忌、黃景、崔寔、邊韶、延篤等大臣先後在東觀修史。他們完成了《諸王子功臣恩澤侯表》《南單于傳》《西羌傳》《地理志》,孝穆、孝崇二皇、順烈皇后、安思皇后等傳,以及《百官表》和順帝功臣孫程等人的傳記。

供奉浮圖

劉志篤信神靈,設立華蓋,將佛陀(浮圖)和老子一起供奉。受此影響,百姓中也逐漸也信奉佛教者(參見桓帝祠佛)。

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 第2張

民族

對鮮卑

劉志統治期間,鮮卑族在檀石槐的領導下逐漸強盛,盡據匈奴故地,自永壽二年(156年)以來常常侵犯漢朝北部邊境,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匈奴單于抵禦,迫使其出塞,但仍爲邊患。劉志曾遣使持印綬封檀石槐爲王,想同妻和親,但檀石槐不肯接受,對邊境的侵犯也變本加厲。

對南蠻

劉志統治期間,武陵蠻、長沙蠻、零陵蠻、板楯蠻屢屢反叛,太守應奉“以恩信招誘”,同時劉志派車騎將軍馮緄討伐,以恩威並施的手段平息了武陵蠻之亂,又委任度尚爲荊州刺史,平息了長沙蠻和零陵蠻。巴郡太守趙溫則以恩信降伏板楯蠻。

對西南夷

永壽二年(156年),蜀郡的少數民族叛亂,殺略吏民。延熹二年(159年),蜀郡三襄夷侵犯蠶陵,殺害官吏。延熹四年(161年),犍爲屬國夷侵犯犍爲郡邊界。益州刺史山昱將其擊破,斬首1400級,平息叛亂。

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有哪些爲政舉措? 第3張

對西域

劉志統治期間,西域逐漸不穩。元嘉元年(151年),西域長史趙評在於闐國病死,與于闐王建有隙的拘彌王成國告訴趙評的兒子說趙評是被于闐王建毒死的。趙評之子信以爲真,告知敦煌太守馬達。元嘉二年(152年),王敬被任命爲西域長史,馬達讓他暗中調查事態,成國又慫恿王敬殺死建,王敬想要建功立業,便同意殺建。但他在宴會上要求行動時,吏士不想殺建,最後建被成國的主簿秦牧斬殺。于闐侯將輸僰起兵攻打王敬,王敬拿着建的頭上樓宣稱是劉志授權他殺死建,輸僰就焚燬營舍,燒殺吏士,並殺了王敬,立建之子安國爲王。馬達想要出兵攻打于闐,但劉志反對,並召還馬達,改任宋亮爲敦煌太守,宋亮要求于闐殺了輸僰,此時輸僰已死,于闐就把輸僰屍體的頭顱交到敦煌。宋亮後來得知實情,但漢朝仍按兵不動。于闐有恃無恐,對漢朝日益驕慢。

元嘉元年(151年),北匈奴呼衍王率三千餘衆侵犯伊吾,伊吾司馬毛愷派遣吏兵五百人於蒲類海東與呼衍王作戰,全軍覆沒,伊吾屯城遂被呼衍王攻破。同年夏,劉志派遣敦煌太守司馬達率敦煌、酒泉、張掖屬國吏士四千餘人解救伊吾,出塞至蒲類海,呼衍王聞而引去,漢軍無功而還。永興元年(153年),車師後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和,於是起兵反叛,圍攻漢屯田且固城,殺傷吏士。後來因部將降漢,阿羅多逃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立後部故王軍就質子卑君爲車師後部王。後來阿羅多又從北匈奴回來,與卑君爭國。戊校尉閻詳擔心阿羅多招引北匈奴人,將亂西域,便同意立阿羅多爲王,召還卑君至敦煌。由於漢朝對其“曾莫懲革”,所以“自此浸以疏慢矣”。

外交

延熹九年(166年),古羅馬大秦王安敦(121-180,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派使者至東漢洛陽,朝見劉志,把象牙等禮物送給劉志,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直接友好往來的史實。標誌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東西方兩大帝國外交關係正式建立,這條路線首次正式打通並延伸到了歐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