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太宗時期的科舉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麼樣的影響?

宋太宗時期的科舉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考試製度,非常注重考生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因素,這也反映出士族們控制選舉的野心。隋煬帝之前都是靠世襲制選拔人才,這種制度非常不利於選拔真正有學識和見解的人才。

經過不斷的改革發展,科舉制度慢慢摒棄了它不好的部分,演變的更爲實用和理智。選拔出了真正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有用之才,歷史上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的名人數不勝數。

如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王安石、范仲淹更是文武雙全。這些人物都在自己的時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宋太宗時期對科舉考試的進一步改革,也涌現出衆多全面的人才,爲國家各項發展做出了貢獻。

01

宋太宗時期的科舉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麼樣的影響?

科舉制度由來發展

科舉制度淵源於漢朝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爲其開端。隨着以姓氏家族爲紐帶所形成的封建統治階級上層社會的衰亡和普通中小級別地主的興起,注重門第的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已無法延續下去。

隋朝時期爲了改變這些弊端,創立了一種新的選拔制度-科舉制。後建立於唐朝,宋朝進行完善,明清兩朝達到頂峯,最後於清朝末年廢除,整整延綿存在了1300年。

隋煬帝時期開始創立進士科考試,按照考試成績選取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時期,增加常舉和制舉兩種考試,常舉考試就是每年都會進行的考試,而制舉則是皇帝臨時決定舉行的考試。

武則天時期,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詩賦成爲進士科的考試內容,整個唐朝期間都非常重視進士科的考試。考試在每年的二、三月份舉行,因此叫春闈。

02

宋朝科舉制度特點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認爲一個國家只有武將是萬萬不夠的,需要建立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國家,於是他“右文抑武”,也就是重視文化發展,完善和擴大科考制度,同時抑制和削弱武將的地位和發展。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以文人墨客爲主的王朝。

北宋初年將科舉考試做了進一步發展,主要是整頓考試步驟,將考試分爲鄉試、省試和殿試三級。簡化考試科目,採取糊名法,就是將考生姓名等信息進行密封,以及擴大錄取名額。

宋太祖將殿試作爲科舉考試中級別最高的考試,考生是否被錄取爲進士,由皇帝來決定,這些在殿試中被錄取的進士,被稱爲“天子生門”,這一改革是中國科考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變革。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沿用其兄以文治天下的理念,繼續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大型著作,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宋太宗愛好讀書,“開卷有益”的典就是因他而來。

宋太宗時期的科舉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03

宋朝科舉進士的貢獻

因爲宋太宗時期對科舉考試的重視程度非常高,所以選拔出來的官員也爲國家的治理盡心竭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學有所長,官員們在朝堂之上敢於大膽覲言,而且在人文、民風、軍事甚至外交活動中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諫官是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設立的一種官職,他們是爲君主指出錯誤並進行規勸的官員。宋太宗時期的諫官非常的剛直不阿,能對事物有針對性的向皇帝提出意見和建議,而且見解十分有見地。

能夠貼合當下的時政,反映老百姓的民生需求。諫官們不但敢於大膽諫言,而且在打仗時也非常勇猛果敢。保衛城中百姓安慰,擊退騷動擾亂,可謂文武雙全。

人文方面,宋太宗可以說是開啓了讀書人的黃金時代,讓人們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悟。科舉考試對考生的文學功底要求很高,這從宋代編篡的書籍水平就可以看的出來。

宋太宗時期著有《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著作,這三部作品與北宋時期著作《冊府元龜》並稱爲宋代四大名著。除卻詩文,部分進士也有着藝術方面的興趣與特長,如善於寫各種筆體的書法、懂樂理、會編樂府等。

民風方面,宋朝對於科舉考試的重視程度,讓人們意識到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窮苦人家的孩子格外用功讀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嶄露頭角,有所作爲。

家家戶戶都崇尚刻苦學習的風氣,可謂廢寢忘食,甚至祖孫三代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中舉的佳話。人們重視參與考試的過程,而不糾結最終的考試成績,是否中舉,這種優良的學習風氣蔚然成風。

軍事方面,雖然宋朝注重文人墨客的培養,但是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除了有文采韜略,也有武將的英勇不屈,他們敢於抵抗契丹侵略,受到百姓的愛戴,更有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氣節,敵人攻入城池,爲保忠誠不被敵人俘虜,而投湖自盡。

宋太宗時期的科舉制都做出了哪些改革?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3張

外交方面,宋太宗重視與周邊民族部落的往來溝通,保持着長期穩定的交往。因爲要頻繁的來往,所以就需要有使節來完成外交工作,皇帝會挑選當朝的精英官員作爲使節。

使節在對外交往中,代表了國家的形象,所以行爲要得體,注重個人儀表。而且要有堅定的立場,知識面廣,思維敏捷,處變不驚以及良好的交際能力。

他們的職責在於調節兩國關係、陪伴外國客使以及觀察記錄情報。根據史料記載,宋太宗時期選拔出來的登科進士都具有淵博的知識,超高的各人素養,謹慎嚴謹的處事態度,贏得了周邊民族部落的尊重,爲宋朝的外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來,教育都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國之大計。我國現代教育考試製度,也是在古代科舉考試的基礎上改革發展而來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宋太宗對於科舉考試的重視和增加進士的錄用規模,推動了科舉制度的改革和對於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優秀進士更是在多方面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

這些從社會底層脫穎而出的官員,更有真才實學,更懂得人間疾苦,也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文人們都希望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