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孝宗朱祐樘治理下的大明,出現弘治中興是偶然嗎?

明孝宗朱祐樘治理下的大明,出現弘治中興是偶然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歷史上有十六位皇帝,除了開國的明太祖和明成祖之外,《明史》認爲明孝宗是除他們之外可以稱道的一位明君。那麼明孝宗本人有何政績?弘治中興到底算不算偶然?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早在明孝宗祖父明英宗時期,明朝就走上了下坡路,但因爲明孝宗的勤勉圖治,明朝後期出現了一段"弘治中興"的盛況。

雖然早年見不得天日的悲慘童年給明孝宗造成了創傷,但卻將他培養成了一個正常的人。這對明朝的天下來說,是一大幸事。

朱祐樘之所以被後世定廟號爲"孝宗",是因爲孝心常在,孝行可嘉。

明孝宗繼位後,沒有追究萬貴妃在後宮的所作所爲,但是對生母紀氏念念不忘。

生母已死,雖然被追封爲太后,風光大葬,但是這樣也寄託不了朱祐樘的哀思。明孝宗想厚待母親一家,但根本不知道生母的真實姓名和籍貫。在安樂堂中,朱祐樘記得母親隱約說過自己是賀縣人,姓紀。但紀氏年幼就成爲明軍的俘虜,離開了老家,對家鄉和族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記憶了。她能告訴朱祐樘的信息也很有限。因此,明孝宗對生母家族的人無從查起。

宮中有個太監叫陸愷,是廣西人。他知道了朱祐樘急於查找生母家人。明朝的廣西話中,"紀"字和"李"字同音。陸愷就大膽地宣傳自已是紀太后的表兄。明孝宗喜出望外,輕信了陸性的謊話,派人去廣西查找陸愷的族人,接到北京來。陸愷的親家韋父成就跳出來,冒稱自己姓李。有關部門也信以爲真,按照外戚的禮節將韋父成迎接到北京,安頓在豪門大院裏。

當地人紀父貴、紀祖旺見此,心裏活動開了∶"韋父成假冒李氏都能得到富貴,更何況我們本來就姓紀。"他們也到有關部門謊稱自己是紀太后的族人。有關部門難以分辨,一級級向上報告,朝廷就特地派太監蔡用去香證。蔡用最後將紀父貴、紀祖旺兄弟的情況報告了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治理下的大明,出現弘治中興是偶然嗎?

明孝宗以爲找到了兩個舅舅,高興壞了,立即下詔改紀父貴的名字爲紀貴,授錦衣衛指揮同知的官職;改紀祖旺的名字爲紀旺,授錦衣衛指揮金事的官職,並賜予宅第、金帛、莊田、奴婢,不可勝計。不僅如此,明孝宗還追贈紀太后父親(就是因爲造反被明軍鎮壓掉的那個)爲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母親爲夫人;紀太后的曾祖父、祖父也都依次追封。紀父貴和紀祖旺兩人在賀縣的家族墓地也被當作紀太后先人祖墓,修繕一新,設置了守墳的百姓。紀家直算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韋父成看到紀父貴兩個人麻雀變鳳凰,立即顯貴起來,心理不平衡了。他衝到皇宮告御狀,要求分辨真僞。韋父成這個人也實在有趣。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是真的紀太后的族人,竟然主動提出了驗明真正身的要求。明孝宗也覺得很有必要查清真相,就派郭鏞查驗。郭鏞很快就查清韋父成是個冒牌貨,而認爲紀父貴、紀祖旺兩人是真的。明孝宗心腸好,不追究韋父成,把他押送回地方管教而已。

官府在賀縣大張旗鼓地修繕"太后先塋",讓許多人看到了鯉魚跳龍門的機會。賀縣許多姓紀或者姓李的人都說自己是紀太后的族人,向朝廷使者或者官府要求"解決待遇問題"。紀太后哪來那麼多的親戚啊?朝廷使者查清真相,嚮明孝宗奏報賀縣亂哄哄的情況,指出紀父貴、紀祖旺兩人其實也是"冒牌貨"。明孝宗震驚之餘派遣給事中孫珪、御史滕祐前往廣西賀縣一帶微服私訪。孫滕二人很認真負責,深入瑤、僮各族村寨,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他們認爲現在這些自稱是皇帝親戚的人都是假的,真正的紀太后的族人極有可能被明軍剿滅了。明孝宗恍然大悟,處罰了郭鏞等人,將紀父貴、紀祖旺兩人流放邊遠地區。五花八門的冒稱外戚事件就此結束。

此後,明孝宗多次尋找紀太后的家人,都沒有成功。最後無奈,他只好依照明太祖朱元璋馬皇后的例子,遙尊太后父親爲光祿大夫柱國、慶元伯,諡號"端僖",太后母親爲慶元伯夫人。桂林府建立慶元伯廟,官府年年歲歲祭祀。這多多少少了卻了明孝宗的心願。大學士尹直曾撰寫了悼念慶元伯的哀冊。其中有一句∶"睹漢家堯母之門,增宋室仁宗之慟。"明孝宗每次讀到此句,都會悲傷落淚。

除了孝順之外,明孝宗時期的政治也比較清明。明孝宗剛剛即位的時候,內閣首輔大學士是萬安。萬安是一個靠着明哲保身、溜鬚拍馬逐步提升的老官僚,還主動投靠萬貴妃,自認爲是萬貴妃的"子侄"。他對上唯唯諾諾,對下毫無作爲,就曉得貪污受賄。但他有一項本事,就是召集一些人替皇帝研究"房中術",常常向明憲宗朱見深奏報一些男女行房的新聞和新招式,很得朱見深的肯定。

朱見深死後。明孝宗繼位。萬安覺得明孝宗年紀輕輕,正是需要"房中術"指導的時候,於是和門客們趕製了一本介紹男女行房內容的百科全書,夾在奏摺中遞了上去。明孝宗和正常人一樣,極其厭惡萬安的行爲,公然駁回了萬安遞上來的書。萬安於是遭到了朝野的彈劾抨擊。

萬安人稱"萬棉花",不管有多少人彈劾,他都毫不知恥,若無其事。賴在首輔的位置上不辭職。明孝宗也有辦法,讓大太監懷恩在內閣當衆將彈劾萬安的奏摺一封封念給萬安聽。萬安的臉皮實在是厚,聽完一封奏摺就叩頭認一次罪,但就是不辭職。最後懷恩唸完了奏摺,奪下萬安的牙牌,將他驅逐出內閣。萬安這才上表請求退休。

明孝宗朱祐樘治理下的大明,出現弘治中興是偶然嗎? 第2張

其次,明孝宗在個人生活方面也很值得稱道。明孝宗可能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皇后張氏端莊嚴肅,舉止合禮,朱祐樘很喜歡張氏,終其一生都沒有冊立其他嬪妃。絕大多數的皇帝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挖掘美女和消受美女上面,明孝宗卻和張氏恩恩愛愛,沒有動過花花心思。張氏不是萬貴妃那樣兇悍殘暴的人,朱祐樘不冊立嬪妃一事看來完全是出自他的本心。也許,朱祐樘從小聽慣了安樂堂中女人們的悲慘遭遇,隻立皇后,解決了許多麻煩。另外,在明朝後期,朝廷每年一半以上的開支都花在了供養藩王和皇室成員身上。明朝實行的是藩王世襲制度,皇帝之子一般封王。皇帝多娶嬪妃就意味着多出一堆王爺來。明孝宗的清心寡慾倒是對國家大大有利。但貴族和大臣們都極力勸諫明孝宗要多親近女色。爲什麼呢?因爲明孝宗和張皇后只生下了一個皇子,從王朝延續的角度來看,朝廷只有一位皇子是危險的。因此有大臣勸諫明孝宗仿照古制,設立後宮十二妃,多降皇子,讓皇室綿延繁盛。朱祐樘沒有接受這樣的意見。

明孝宗的獨子叫朱厚照,就是日後的正德。正德皇帝荒淫無恥,年輕時就夭折了,沒有子嗣。皇室果然面臨了後繼無人的困境,只好挑選宗室興王朱厚炮入主大統。朱厚熄就是嘉靖皇帝,挑起了一場血統問題的"大禮儀之爭",對王朝命運產生了消極影響。歸根結底,明孝宗個人生活的清心寡慾反顯得不足稱道了。

1505 年,明孝宗朱祐樘病死。他在位十八年,終年三十六歲,葬於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