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角: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張角: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角(?-184年),鉅鹿(秦治今河北平鄉、東漢治今河北寧晉)人。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爲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羣衆,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初傳道。

中平元年(184),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爲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羣衆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建寧年間(168---172),他帶着兩個弟弟,首先在災情特別嚴重的翼州一帶開始傳教活動。靈帝熹平年間(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學生、培養弟子、吸收徒衆的基礎上,創立了太平道。太平道爲我國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建立太平社會爲己任。

張角: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其主要特徵是以《太平經》爲主要經典,以“中黃太一”爲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綱領、目標、教義、稱號、教區組織、口號、宗教儀式、活動內容、傳教方式等,皆據《太平經》而來。

他到處散佈“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根據《太平經》“衆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羣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自稱大賢良師,爲太平道的總首領;他的兩個弟弟,張樑、張寶則自稱大醫,亦爲太平道的首領之一。凡太平道成員及其信徒,若犯有過失,只要跪拜在首領面前,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便給以寬恕。

張角常持九節杖,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爲人治病。並以此爲掩護,廣泛宣傳《太平經》中關於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深得窮苦大衆的擁護。張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衆,“以善道教化天下”。十餘年間,太平道勢力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衆達數十萬人。主要是窮苦農民,也有城鎮手工業者,個別官吏、甚至宦官。

張角將教徒劃分爲三十六方(教區組織),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負責。在此基礎上,張角又按《太平經》中“順五行”的思維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選定於甲子年甲子日、即靈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舉行大起義。

張角還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響亮口號,欲說明按照萬物興衰、按照朝代演變的規律,漢王朝(蒼天)大數已盡,作爲土德(土色黃)、黃天的代表,太平道應當取代漢王朝。

在二月初,各方首領及信徒便已着手準備。他們用石灰在洛陽的市門及州郡官府牆上書寫“甲子”等標語口號。一大方的渠帥馬元義首先通知荊州、揚州的信徒數萬人,到鄴(河北臨漳)城集中,準備起義。於是,其分管的信徒們便已開始向鄴城集中。馬元義還多次到京城洛陽約定宦官中常侍封、徐奉爲內應,在三月五日裏應外合,一道起義。

張角: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第2張

大約在預定起義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後,太平道的一個信徒、濟南人唐週上書官府告發起義之事。於是,朝廷緊急捕捉馬元義,車裂於洛陽;並緊急動員各種力量,捕捉誅殺張角信徒一千餘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張角及其家人。

張角等發現事已敗露,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義。起義時,義軍首先將抓獲的貪官殺了祭天。起義時,張角軍皆頭裹黃巾(黃天的象徵),時人稱之“黃巾軍”。起義後,張角依據《太平經》中關於“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樑自稱“人公將軍”。

起義開始後,羣衆紛紛響應,或入伍爲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義軍攻克城鎮後,往往燒燬官府,殺貪贓官吏,將其財產分給百姓。貪官污吏平時作威作福,一聞義軍到來,便嚇破了膽,如同喪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震動。

但由於黃巾軍的主體是農民,組織不夠嚴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夠好。他們除了攻打官府外,還普遍攻打豪強、士家及各種有錢人家。於是,豪強、士家都迅速站出來,配合官府義軍。起義約十個月後,黃巾軍主力敗於官府、豪強的聯合。不久,張角也在這期間病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