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中原王朝在和異族和親時 中原王朝爲何只嫁不娶

古代中原王朝在和異族和親時 中原王朝爲何只嫁不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和親,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古代,中原地區的封建王朝會將王室或是宗室的女子,以公主的名義遠嫁給位於邊陲之地的異族政權,這在歷史上稱之爲“和親制度”。譬如唐王朝與突厥、吐谷渾、吐蕃、奚、契丹、寧遠、回紇、南詔8個族(國)共計和親28次(其中有一次未獲成功)。

然而奇怪的是,爲什麼包括漢唐在內的中原王朝都是隻嫁不娶呢?我們只看到中原的公主嫁出去,沒有看見異族的公主被娶進來呢?

“和親”在中國古代的話語體系裏,也被稱之爲“和戎”、“和蕃”。所謂的“戎”和“蕃”都是指代當時類似匈奴這樣的異族政權。所謂“和親”就是中原封建王朝和異族政權之間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聯姻。

“和親”政策最早開始於漢代,這一政策也和匈奴對西漢的威脅密切相關。匈奴是我國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天內蒙古陰山山麓。

古代中原王朝在和異族和親時 中原王朝爲何只嫁不娶

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冒頓單于野心勃勃,又心懷謀略。在他的帶領之下,匈奴消滅了東胡、擊敗大月氏,兼併樓煩、白羊河南王,繼而南下奪回了秦朝蒙恬奪走的的匈奴故地。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匈奴“盡爲甲騎”、“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匈奴的軍事實力空前強大,來到了鼎盛時期。

而這個時候劉邦的西漢王朝剛剛建立,正是要休養生息。而匈奴趁着西漢疲弱之際,不斷南下侵擾,搶奪人畜無數。西漢不堪其擾,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親征匈奴。結果被圍困在白登, 劉邦不得不採用陳平之計,賄賂單于閼氏(妻子)才得以脫險。

經此一戰,劉邦深知在國力不及匈奴的情況下,硬拼是不行的,匈奴的威脅必然會長期存在的,指望一朝一夕就解決是不可能的。

那麼打不過該怎麼辦呢?西漢採取了和親政策,漢朝和匈奴的和親在不同階段是有不同的特點。

古代中原王朝在和異族和親時 中原王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2張

第一個階段,大概是冒頓單于到且鞮侯單于這一段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裏,匈奴的軍事實力強於漢朝,匈奴則掌握着和親的主動權。匈奴熟練地玩弄着“擾邊和親、再擾邊、再和親的政治遊戲”。

第二個階段,狐鹿姑單于至握衍朐鞮單于時期,匈奴的國力開始走向衰落,而西漢則處於穩定上升。匈奴害怕漢朝趁其衰弱之際主動進攻,多次主動向漢朝請求和親。和親的主動權開始轉移到了漢朝手上。

到了呼韓邪單于時期,匈奴內部分裂,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威脅漢朝了。公元前36年,西漢 幫助呼韓邪戰勝了北部的郅支單于,北部匈奴瓦解。呼韓邪單于爲表示對漢朝的感激和誠意於公元前33年正月入朝,表示願娶漢女爲閼氏,這也就引出了歷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在漢朝,和親最初是由於自己處於弱勢地位採取的不得已策略。隨着雙方國力此消彼長,和親雖然一直延續,但是其內核已經發生了變化——和親的主動權開始回到漢朝手中。

古代中原王朝在和異族和親時 中原王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3張

而到了唐朝,和親的目的又不一樣了。

唐朝初年,李唐皇室試圖通過和親來分化突厥。武德五年,西突厥向唐朝求婚,唐朝同意了但是沒有成行。這就是想拉攏西突厥,來打擊東突厥。

東突厥滅亡之後,唐朝又通過和親來離間西突厥。貞觀十年,西突厥處羅可汗之子阿史那社爾投降。“授左驍衛將軍。處其部於靈州,詔尚衡陽長公主”。唐初,唐朝還和吐谷渾、吐蕃進行聯姻,爭取諸國,共同打擊西突厥也是這些聯姻的目的之一。

唐朝中期後,唐朝國力下降,和親的目的就變成了穩定邊疆。“安史之亂”後,爲了答謝回紇出兵幫助平叛,唐肅宗不得不在乾元元年把自己的小女兒封爲寧國公主遠嫁回紇。史書記載,唐肅宗送別女兒時,寧國公主哭着說“國家事重,死且無恨”。唐肅宗“流涕而還”從這時起到大中二年,唐朝先後把寧國公主、小寧國公主、鹹安公主、太和公主遠嫁回紇,希望能避免回紇騷擾邊境。

由此可見,不同時期中原王朝國力不同,需要解決的政治問題不同,和親的目的也會產生變化。

古代中原王朝在和異族和親時 中原王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4張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漢唐都只是把公主(有些並不是真的公主)嫁給對方首領,中原的皇帝不去娶匈奴、突厥他們的公主呢?

我個人覺得原因還是在於避免給異族插手朝政的機會

假設漢朝的時候皇帝娶了一位匈奴公主,這位公主進宮能當皇后嗎?這個估計很難。但是匈奴好歹是一方豪強,匈奴公主入宮怎麼也得有一個過得去的名分吧。有了名分,匈奴公主要是再生下一個皇子。那麼這個時候匈奴就有了染指漢朝權力結構體系的機會了。

只要是皇子,就有登上帝位的可能。這個時候作爲外戚的匈奴,又有着強大的軍力,如果這個皇子登上大寶,匈奴干預朝政的能力就大大加強。如果沒登上帝位,有着強大軍力做後盾,這位皇子也還是一個麻煩製造者。

而反過來漢唐願意嫁公主過去不也是爲了有機會這樣操作一下嗎?和親政策的提出者劉敬當初是這樣勸劉邦的:

“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爲閼氏,生子必爲太子。代單于。何者?貪漢重幣。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爲子婿;死,則外孫爲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

陛下你把公主嫁過去了,匈奴仰慕中原文明,公主一定是閼氏。生了兒子就是將來的單于。而且冒頓在世,是您的女婿;冒頓死了,陛下的外孫就是單于,外孫怎麼能不聽外公的呢?當然,這是以當時中原文化視角來思考這個問題,匈奴可不一定這麼想哦。但是不管怎樣,中原王朝都意識到這是一個干涉對方的機會,而且不會給對方提供這個機會。

可能會有讀者說,明朝皇宮裏有不少朝鮮妃子啊,這又是爲什麼呢?咱們這裏要說明一點根本性的不同:那個時候朝鮮是明朝的藩國,是嚮明廷進貢女子;而和親的對象是和中原王朝對等的政權。藩國就算成了外戚,也沒有能力來干預朝政。

你看,娶一個異族公主會帶來多少麻煩?中原的皇帝們可聰明多了,已經後宮有佳麗三千了,幹嘛還要給自己找麻煩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