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門閥是怎麼形成的 漢朝這一制度創造了前提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門閥是怎麼形成的 漢朝這一制度創造了前提條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士族門閥的形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士族門閥是我國古代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他們自東漢末年開始形成,歷經了長達37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於隋唐時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東漢末年到西晉時期,士族門閥集團處於發展階段。之後,於東晉時代,士族門閥集團勢力發展到最巔峯。而自寒族劉裕代晉立宋後,士族門閥勢力由巔峯開始衰落。以下就聊一聊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的形成和發展變遷。

一、漢代察舉製爲士族門閥興起創造了前提條件

在科舉制度沒有形成之前,如何爲國家選取合適的人才,是帝國需要慎重考慮的大事。西漢初年,國家選拔人才的機制主要是通過“鄉舉裏選”,由地方向中央政府推薦人才。那個時期並沒有系統性的人才推薦機制,整個過程都比較隨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門閥是怎麼形成的 漢朝這一制度創造了前提條件

直到一代雄主漢武大帝時期,這種隨意才逐漸有所改觀。劉徹是個愛折騰的皇帝,故而需要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才來幫助自己。於是,“鄉舉裏選”制度就被固定下來,逐步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郡國舉孝廉。之後,通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貫穿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東漢末年,察舉制度開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漢代讀書的門檻太高,普通人無法獲取知識,因此察舉出來的人才基本都是高門大姓子弟

錢穆大師曾經說過:“印刷術對人類文化傳播與嚴禁之貢獻,應該遠勝於近代新發明的原子彈”。這句話說得很真實。中國古代印刷術大發展要到唐代以後。因此在漢代的時候,文化知識傳播的成本非常高。那時書本需要傳抄,一篇竹簡只能寫二十來字,抄一本書,費用很高。另外,將逐漸串起來的麻繩也非普通人家能花費得起。

但要通過察舉孝廉,又必須要讀書。所以,能否讀書就成爲能否當官的前提條件。漢代,讀書的權利基本被高門大族所壟斷。普通人沒有條件讀書,自然也就是無法通過孝廉入仕。故而,在朝廷之上,雖然官員來自全國各地,但他們大多都是富貴人家,很少有底層普通人。

(二)察舉的權力在地方長官而不在民間,這種機制發展到最後就形成了士族門閥控制察舉權的情況

漢代察舉,其權在地方長官,不在地方民衆。如果地方長官賢良,那必然能選出真正的人才;如果地方長官徇私舞弊,不顧民意,推選私人,那就不能選擇出真正的人才。所以,後世看到這種弊端之後,直接就廢掉了地方推舉的步驟,人人可通過參加科舉考試展現自己的才能。漢末,地方長官在察舉中徇私舞弊,相互之間察舉各自的宗族子弟、門生故吏是十分常見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察舉制下選拔官員開始只看門第族姓,而不問才能品第。久而久之,朝堂之上,幾乎都被那幾家幾姓所佔據。所謂的“四世三公遍地走,高門望第手牽手”。可以說,察舉制是士族門閥形成的第一推動力。

二、三國到西晉時期是士族門閥的高速發展時期

曹操門下多謀士,其中比較著名的當屬荀彧、荀攸叔侄。這兩人出自潁川荀氏,是當時一等一的世家大族。曹操要廣納人才,鞏固自己的政權,就必須要跟荀氏這樣的門閥合作。另外,還有清河崔氏,其中的傑出代表是崔琰。曹操爲了拉攏崔氏,便與崔琰結成兒女親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門閥是怎麼形成的 漢朝這一制度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2張

所以,經過東漢的發展,到三國時期,士族門閥的力量已然非常強大了。但是這還不夠,在曹丕當政的時期,還有一項制度,會進一步加強士族門閥的力量。這就是陳羣創立的才人選拔機制——“九品中正制”。

(一)九品中正制簡介

魏文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士族門閥之一“潁川陳氏”的傑出人才陳羣,提出了九品中正制。這種對士族門閥非常有利的制度被曹丕採納。九品中正制核心理念是,以士族門閥爲各州郡選拔人才的中正(也即推薦官)。中正評定待選拔人才的品級,而該等品級將作爲中央政府遴選和任用官員的重要依據。

各州郡的中正將人才品級一共分爲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實際中,由於州郡的中正都爲士族門閥所擔任,所以人才品級的評定過程和結果必然也爲士族門閥所控制。當時盛傳的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通過九品中正制,士族門閥堂而皇之地控制了做官的途徑。

(二)九品中正制進一步加強了士族門閥的政治力量

九品中正制將才人分爲九品級,這種制度設計原本是爲了方便評價人才,提高中央政府選拔人才的效率。出發點很好,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就變形了。由於中正是士族門閥代表,與察舉制一樣,中正必然會在評判品級上徇私舞弊:與自己關係好的或者本家宗族子弟,給的品級就高;與自己關係不好或者非本家之人,給的品級就低。

所以,這種制度,經過三國及西晉的發展和繼承後,就變得十分畸形。這種制度造成了士族門閥越來越強,寒族越來越弱的怪圈。如果一個士族門閥中有人身居高位,那麼他的宗族子弟就容易獲得上品評價,進而能快速入仕做官。等這類子弟做到高官後,又會使得下一輩子弟獲得上品評價,進而快速入朝做官。如此循環,家族的勢力便會越來越大。相反,由於寒族子弟朝中無人,在評級中大多會爲下品,沒有做官資格,只能充當其他官員的吏屬,而他的後輩也會循着相同的足跡。

久而久之,士族門閥與寒族在各自的社會階層中越來越固化。三國和西晉時期,士族門閥就利用九品中正制,不斷髮展壯大。

三、東晉時期士族門閥力量發展到巔峯:“門閥與馬共天下”

東晉時士族門閥發展到極盛的時代。西晉八王之亂以及永嘉南渡之後,皇室司馬氏的力量已經極大削弱了。而東晉王朝本身,也是士族門閥王氏聯合其他高門大第擁立司馬睿建立的。當時所謂,“王與馬共天下”,王就是琅玡王氏,馬就是司馬氏。可以說,東晉的本質是皇權和士族門閥勢力平衡的產物。

之所以說東晉是皇權與門閥勢力平衡的產物。主要是因爲:東晉自開國之始,皇權就十分孱弱。經過八王之亂,司馬宗室死傷殆盡,大傷元氣,此後直到東晉滅亡都無法組織起強大的宗室力量。而永嘉南渡之後,各大士族門閥爲了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峙,需要一個皇權代理人,而不是各自爲政。如果各自爲政,必將被北朝各個擊破。於是,司馬睿代表的東晉皇室就成爲士族門閥擁立的對象。

雖然,士族門閥承人東晉的統治,但並沒有將孱弱的司馬皇族放在眼中。終東晉一朝,門閥與司馬共天下的格局都沒有變。直到一個寒族將領橫空出世,纔打破了這種延續了100多年的格局。

四、南北朝時期寒族開始掌機要,士族門閥極盛之後開始衰落

士族門閥的力量在淝水之戰後開始出現轉折。寒族出身的劉裕在亂世中崛起,以武力掌握了東晉軍政大權。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爲“宋”。中國古代史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

由於劉裕是寒族出身,他當皇帝之後,爲了加強自身統治和鞏固皇權,必然將削弱士族門閥的力量。所以,在國家選官制度上,開始偏向寒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門閥是怎麼形成的 漢朝這一制度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3張

寒族,或稱庶族、寒門。他們不甘心受士族門閥的排擠,企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爲。而皇帝也大多出身寒族,也希望利用寒族的力量抗衡士族門閥。

所以,自劉裕登基稱帝后,南朝的寒族勢力發展很快。首先,對於讀書不多的寒族,主要便是通過掌握軍權來獲取力量。比如,南朝開國皇帝和將領多是領過兵打仗的寒族。其次,讀過書的寒族士子掌機要。寒族士子多入中樞,擔任皇帝迷失,掌起草詔令,參與軍國大事,乃至於專斷政務,煊赫一時。

之所以在南北朝時期,寒族開始進入政治舞臺。主要原因在於,皇權與士族門閥勢力的平衡被打破了。此時,皇權對於士族門閥勢力的限制訴求十分強烈,如是皇權與寒族勢力聯合起來共抗士族門閥。

而士族門閥在東晉100多年期間,不斷內訌,力量已經大不如以前。再者戰亂期間,有許多門閥趁亂被滅族。因此,到南北朝時代,士族門閥的力量開始從巔峯走向衰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