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魏晉女子教育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晉朝的士族們是一羣胸無大志的庸俗人,他們心中沒有所謂恢復中原的大志,整日以奢爲榮、沉迷於享樂、熱衷功名、歌宴,炫富,崇尚玄學、煉丹,比起精神上的追求,他們認爲人生苦短要及時享樂,整個社會中都充斥着物慾橫流、只知享樂的靡靡之風。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漢魏時期,士族社會中普遍盛行家族內部教育,女性也因此享有同男子一樣接受經史、文學、藝術等教育的權力,還有因爲其獨特的社會角色和女性地位,還要接受針對性的對於女子的德行方面的教育和訓導。

而在中國古代,中國歷史是按照遠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代、當代來進行劃分的,其中中古時代意思指的是較晚的古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多認爲是魏晉南北朝到隋唐這一段時期,也就是公元220年——公684年。

這一時期是一個被士族門閥把持朝政大的時代,整個社會的官職都由國家中的名門望族所壟斷。

一、社會中的"母教之風"

中古時期在歷史學上是一個世界歷史範圍性的名詞,指的是世界歷史上從西羅馬帝國開始一直到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這一個時代。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在整個世界的範圍內,封建制度佔據了統治地位。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中古時期世界也是按照各個地區的宗教文化和文明來劃分的。

東晉時期,或者說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們生活的時期都不能歸結爲和平安穩的年代,在這個亂世當中,在這個興寧朝夕不保的特殊時代,士族們沒有肩負恢復中原、保家衛國的重大責任,他們雖然生活優越,卻整日頹廢苟且。

他們精神世界極度空虛,有的無奈避世,隨波逐流,有的甚至直接放棄自己,縱情聲色、奢侈淫逸。也有一部分士族知識分子選擇面對現實、直接抗爭,但他們自己的力量卻撼動不了這個社會,無奈的世道,因此他們感到更加痛苦,別無選擇的時候只能任由物質世界中的物品來麻醉自己。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第2張

1. 大家族中的女子同男子接受一樣的教育

中國古代社會中世家大族的根基之穩之深,既是歷代朝代更迭中的帝王的一大助力,更是帝王眼中的一根刺,畢竟“過猶不及”的道理和後果是尤爲明顯的,帝王可以允許世家大族興盛,但是絕對不會允許這些世家大族聯合起來,這樣的力量便是帝王也需要忌憚的。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世家大族別無選擇,要麼自己興盛到足以保存這一大家族姓氏背後的幾代子孫,要麼就是和其他世家大族聯合以來,使得自己的家族能夠在“帝王更迭”中得以保下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重文輕武的風氣尤爲興盛,這些世家大族都是經過幾百年的積澱才能夠存續這麼多年的,因此對於後代子孫的教育更爲重視,更明顯的是在家族之間開始聯姻之後,更有甚者要和皇室王侯聯姻,家中的子女代表的便是整個家族的名聲和利益。

這一時期,家族對於子女的教育就更爲迫切和重視。男子要建功立業自然不比多說,女子在這一時期雖然沒有做官入朝的需求,但是由於聯姻和家族利益的需要也不能“胸無點墨”,這一時期對於女子的教育有甚於男子。

2.社會中有專門針對女子的訓文

首先對於這些士族來說,家族內部最爲重要的便是家族的榮譽,因此這些士族家庭內部都十分重視從小的對家族中子女的培養,因爲他們代表着以後整個家族的興衰。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第3張

中古時期士族社會各個家族無不是擁有自己的門規家訓的,士族子孫,無論男女,都必須嚴格遵守,不僅如此,許多家族爲了能夠實施士族內部的女子教育,士族內部的一些女性人物將士族社會中普遍的禮法和女性要遵守的社會教養結合起來。

特別制定了家族內部針對女子的訓誡和規則,還有一些繁盛的家族祖訓成爲了社會中作爲女子教育的教育讀本。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教育讀本在當時的社會中十分盛行,即使讀本內部不載有姓名,也成爲女子之間十分流行的談資,由此可見當時社會重視女教的程度,也能夠看出提倡女子教育的根本還是在於儒家思想。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有“社會之母教”的風氣從何而來

1.家族之間的男女聯姻使得女子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士族作爲大家作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雖說已經有百年的家族積澱,然而這些穩紮穩打在社會中紮根的士族大家們,不僅要保證自己的家族姓氏背後的興盛,還要在皇帝的猜疑和打壓中生存下來。

因此這些世家之間的“合作”——子女聯姻開始在家族利益中扮演起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以此來維持整個士族社會和內部各個家族之間的興盛。所以士族女子不僅是代表着自己家族的利益,自己的婚姻也成爲一條士族社會家族內部的利益紐帶。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第4張

維護自己家族和丈夫家族的名譽和利益,還要保證夫家的家族傳承得以延續,最重要的就是家族姓氏背後的興盛,甚至代表家族未來的子女們都不能得到保證。包括當時士族社會中培養的皇后人選,不僅代表着自己的家族榮譽,還要作爲一國之母,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2.君主重視禮法教育的風氣

中國古代中古時期的士族社會在教育上尤其重視禮法,特別是儒家思想中倡導的“孝道”,最受世人尊崇。其目的在於增強士族子弟的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意識,以此來維護士族社會家族內部的倫理秩序,以確保家族能夠得以傳承和繼續維持興盛的局面。

故而倡導家族之間興盛的孝道思想成爲教育子女的首要的思想,男子需要傳承家族,女子作爲聯姻的紐帶,也需要時刻爲家族作出犧牲,故此士族內部家族中的子女,無論男女,首先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時刻要以家族的榮譽和利益爲先,接着便是要做好家族內部的傳承。

然而中國古代社會中嫡庶之風,在中古時期仍然盛行,因此嫡子女都擔負起了傳承家族文化的主要責任,庶子女自然就不需要擔負這樣的責任。因此庶子庶女大都是隻能夠憑藉特殊的才學才能夠在社會中出人頭地。

3.士族門閥越來越高,女子也要教養後代

士族門閥制度起源於東漢時期,在曹魏時期開始形成,在西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東晉時期士族的勢力已經到達了頂峯,到南朝的時候門閥制度開始逐漸走下坡路,這一制度一直到隋朝建立了科舉制度之後徹底崩潰。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第5張

門閥制度時期,國家重要的官員選拔都是按照出身和家世來的,其他的官職都是世襲得到的,按照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甚至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位於優先地位。門閥越來越高使得即使有家族的背景,沒有過高的素養也無法在社會和朝堂中立足。

因此,代表着家族榮光的後代子孫們,不僅要自身素養過高,還要擔負起保衛家族榮譽的重責。事實上,家族擁有的資源是一回事,父母在教育子女後輩中還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畢竟父母纔是和子女心靈最爲相通的。

再加上無論什麼時候社會中都盛行的仁義孝順的風氣,都將父母,尤其是母親在教養子女上起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

三、魏晉南朝時期士族社會家族內部家族文化傳承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制度的盛行使得當時不僅出現了許多大家族,還出現了許多宗教信仰爲主的家族文化。

尤其是女子,他們不僅在未出嫁的時候作爲社會交往之間的紐帶,代表着家族的地位和榮譽興衰,在出嫁之後,作爲士族內部家族之間的連接的紐帶,代表着更深層次的利益。

其次,出嫁之後,在丈夫的家族內部還要擔負起教育自己子女的責任,因爲這些子女代表的是這個家族未來的希望,女子如果沒有足夠的素養,必然難以支撐起這樣的責任,教育出來的子女不僅會使丈夫的家族蒙羞,自己的家族同樣會衰落。

魏晉女子教育之風到底是什麼樣的 子不教,母之過 第6張

因此我們其實不難看出男子雖然在外爭取功名,但是家族內部的興衰卻都是繫於女子身上的,社會重視女教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結語

這一時期“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準自然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女子身上肩負的家族責任其實不小於男子。魏晉南朝時代,士族女性在家族教育與門第傳承上的作用尤爲突出,這一時期在歷史上記載的賢明的士族女子也非常之多,門第之間的傳承對於家族文化的傳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