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宋爲什麼被北方外族給終結,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宋朝和明朝兩個朝代都是被北方外族給終結,但是元朝和清朝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對於宋朝末期和明朝末期來說,當時國內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這也是中原封建制度的必然結果。但是到了元朝是首次由北方外族統一中原,所以很多東西都沒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很快就被推翻。而清朝就比較會治國了,隨後最後的結局也是令人詬病,但也曾出現過輝煌的時期。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靖康之變”發生在北宋靖康二年,金軍在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的帶領下,攻破宋都城東京(開封),將宋廷宮內財物洗劫一空。俘獲宋徽宗、宋欽宗二帝,擄走皇室宮妃、皇族、各種工匠3000餘人。

金人押解着這一行數千人,浩浩蕩蕩北上,班師回朝。史稱“靖康之恥”。

“土木堡之變”發生在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御駕親征西蒙瓦剌,結果大敗,60多名文武大臣戰死,英宗本人也被蒙古大將也先俘獲。

那麼,同樣是爲了抵禦外族入侵,同樣是皇帝被擄,爲什麼結局卻不一樣呢?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第2張

一,不同的歷史背景。

靖康年間,奸臣當道,宦官專權。六大奸臣把持朝政,排除異己。衆大臣噤若寒蟬,如履薄冰。北宋政治腐朽,朝政黑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各地叛亂紛起,更兼北方金人虎視眈眈,大肆入侵北宋邊境。屠殺宋民,掠奪財物。

北宋此時已經屬於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已呈亡國之相。

反觀明英宗時期,承“仁宣之治”,內有于謙、李賢等賢臣,外有張輔、陳友等名將。英宗不僅知人善任,其本人也勤政仁儉,治國有方。因此出現了“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安樂,歲不能災”的景象。

明英宗時期政治清明,國富民強,正處“全盛之天下”之時。《明史》載當時繁盛景象:“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第3張

二,不同的性質。

“土木堡之變”只是一場失利的戰役。

土木堡戰役之所以失敗,英宗難辭其咎。首先,他盲目自信,不聽勸告,非要御駕親征。其次,英宗用人不當,將軍政大權悉數交於宦官王振,且在戰略上輕視對手,戰術上連出昏招。其三,隨意改變撤軍路線。宦官王振爲了在家鄉父老面前顯威,故意繞道其故鄉蔚州,將明軍帶入絕境土木堡,致明軍數萬士卒被殺,英宗被俘。

“靖康之變”是一場國難。

靖康之恥是北宋朝的浩劫,不但徽欽二帝被擄,客死他鄉。而且讓一同被俘的嬪妃、宮女蒙受奇恥大辱,幾乎被姦殺殆盡。即使苟活下來的徽欽二帝也遭遇非人的生活,徽宗死後被拋進水坑,金人用其油水點燈。欽宗更是被迫給金親王表演馬球,被玩死。

這場國難,既讓北宋揹負了百年國恥,也讓百姓飽受戰火之苦,生靈塗炭,背井離鄉,生不如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頁。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第4張

三,不同的氣節。

“土木堡之變”中,英宗雖不夠睿智,但他選擇了主動出擊,豪氣干雲。大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風範,體現了“犯我國土者,雖遠必誅”的豪氣。雖最終被俘,但寧死不屈。此時的英宗,乃真男人,絕非軟骨頭。

再看“靖康之變”,徽宗父子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鎮壓農民起義時,血腥而殘忍。可面對如狼似虎的金人時,先是割地賠款,搖尾乞憐。後又棄社稷百姓於不顧,毫不抵抗,望風而逃。

直至被俘後,貪生怕死,苟且生活,毫無帝王節氣。最終橫屍異鄉,遺臭萬年。

宋朝和明朝同樣都是抵禦外族又是皇帝被擄 爲什麼結局都不一樣 第5張

四,不同的結果。

“土木堡之變”重創了明朝。

在軍事上,導致明朝對蒙以攻轉守,影響了明朝對蒙的戰略部署。在人才上,由於大量的文武大臣戰死,出現英宗後繼無人可用的局面。在政治上,英宗被蒙人軟禁又放回,引發皇位之爭,政治混亂。

由此,明朝由盛轉衰。

“靖康之變”直接導致北宋滅亡。

“靖康之恥”既是當時宋人的滅頂之災,也是漢族人心中永遠的痛。由於徽欽二帝的軟弱,不僅讓他們喪權辱國,丟失國土,更讓漢民族喪失了尊嚴和氣節。給漢民族帶來的創傷深入骨髓,永難抹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