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宋明黨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黨爭要趕盡殺絕,主要是閹黨和東林黨爭鬥之時。之前,也就是外放、免官,跟宋朝差不多。但挑戰皇權,那就要另算了。

但是,明朝的黨爭,確實比宋朝的黨爭更激烈。而且,雖然打着道德的旗幟,但道德水準卻要多低有多低。而表現在手段上,也是要多無恥有多無恥。

宋朝黨爭,前期雖然激烈但非常規矩。

黨爭的兩股勢力,一個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黨;一個是司馬光的守舊派舊黨。鬥爭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馬光一派也不是拒絕改革而是認爲不能太激烈。所以,黨爭在本質上是對事不對人。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然後呢?

然後就看皇帝聽誰的,皇帝任用新黨,那舊黨便自動下臺。宋神宗以王安石爲宰相,那司馬光連東京汴梁都不呆了,直接跑到洛陽寫他的《資治通鑑》了。當時的政壇新秀蘇軾呢?你也別在朝廷呆了,去外地當官吧。

新黨改革改得一塌糊塗,然後皇帝就開始啓用舊黨了。於是,司馬光拜相,開始開倒車。司馬公可能是在家賦閒太久,所以倒車開得有點兒猛。幾乎搞起了凡是主義,凡是新黨主張的、一律反對;凡是新黨建立的,一律破壞。

在司馬光之後,新舊兩黨繼續幹,一會兒舊黨上臺了,一會兒又新黨上臺了。然後,黨爭就開始對人不對事了,不問你說得對不對,就問你是哪個黨的。北宋後期的政治風氣也就敗壞了。但敗壞也是有限度的,讀書人並不比市井無賴更善良,但大家還是比較重視身後之名的。所以,手段上就不會那麼無底線,落敗的、趕跑完事。實在不解恨,就趕得更遠一點兒,趕到海南島也差不多了吧?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關鍵是黨爭有內容,就是要不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力度。有這個事情在,大家就是再怎麼搞政治,也得幹正事。因爲黨爭就是因爲幹不幹事和怎麼幹事情引發的。

宋徽宗的宰相蔡京,是有名的大奸臣。當時有人陳述蔡京有十四大罪狀,具體如下:

“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鉗臺諫,熾親黨,長奔兢,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這些個罪狀,就看你怎麼理解了。說窮土木,搞花石綱不就是宋徽宗想搞嗎?說變法度,蔡京本來就是個新黨,他肯定要變法度。崇黃老,從王安石開始,新黨這夥人就看不上儒家,你能指望蔡京還能做個孔門乖學生嗎?

蔡京並不是一直權傾朝野,隨着新舊黨爭,也是宦海沉浮,一會兒上去了、一會兒有下去了。那麼,宋徽宗爲什麼一定要用蔡京呢?

改革的本質、黨爭的本質,只要是爲了事情的政治鬥爭,其本質都是錢。蔡京能搞到錢,而且新黨一夥人出現了一大批理財高手。所以,皇帝就得用這些人。天天道德仁義,但你搞不來錢,皇帝和國家去喝西北風嗎?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4張

這是宋朝黨爭,明朝黨爭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明朝黨爭的焦點是道德和風氣。張居正改革不是嗎?剛開始確實是圍繞改革的。但後來,就開始玩意識形態了。所以,明朝黨爭,一上來就是對人不對事。

夫明之亡,亡於門戶;門戶始於朋黨;朋黨始於講學。

一夥東林黨崛起了,他們的主張就一個字“正”、兩個字“道德”。背後各種複雜理論,你也不用細心琢磨。等寫到明朝的時候,單獨再寫。你別管這夥人是怎麼想的,就看這夥人是怎麼幹的,這就行了。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5張

開始,東林黨肯定被打壓,但不會沒有生存空間,否則這些人也起不來。朝堂大佬們並沒把他們趕盡殺絕。但是,木匠皇帝天啓帝之後,東林黨徹底獨霸朝堂了。然後,他們是怎麼做的?跟宋朝的後期黨爭一個邏輯:我不問你說得對不對,就問你是哪個黨。凡是東林黨的,肯定提拔、肯定重用;凡不是東林黨的,肯定打壓、肯定收拾。

所以,除了東林黨之外,朝廷中就有了各種地方朋黨,比如齊黨、浙黨等等。實際上,很多都是東林黨給人家強加的,目的是區分清楚、打擊方便。

天啓帝后,東林黨碾壓一切。但你把皇帝往哪裏擺?好在,明朝皇帝都比較懶,也懶得管東林黨這攤爛事。但是,有人會管,這個人就是魏忠賢。你不能說魏忠賢下了一盤大棋,然後要把東林黨趕盡殺絕、再後顛覆大明江山。一個老太監,沒有這麼大的野心,更沒有這麼大的能力。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6張

但是,魏忠賢是怎麼把東林黨給收拾了?

你完全可以認爲是東林黨得罪的人太多。還記得那些被打壓的各種地方朋黨嗎?這夥人失勢之後怎麼辦?那就只能去找主子,而主子是現成的,就是魏忠賢、魏公公。

但是,魏忠賢開始就準備收編這些人了嗎?

沒有。魏忠賢開始是先給東林黨的老大趙南星送禮的。但是,趙南星看不上魏忠賢,直接把禮物給退了回去。

於是,魏忠賢只能在東林黨之外自立更生了。魏忠賢自立門戶之後,才發現自己想不彪悍都不行。原因是東林黨給自己送來的人才太多,什麼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全都來了。

但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都是些什麼人?

都是士大夫。魏忠賢哪有如此打的魅力,能籠絡住這麼多人?早年間,這傢伙就是一個流氓地痞。關鍵是做流氓地痞也不成功,賭場失意把自己的女兒都給賣了。要是真有本事兒,魏忠賢在河北滄州當個黑社會大哥好不好,也沒必要把自己淨身、跑到宮裏當太監。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7張

主要是東林黨的權鬥太彪悍,被東林黨幹掉的人全都投了魏忠賢。魏忠賢就是非東林黨士大夫的一面旗幟。如果只是魏忠賢一個人單打獨鬥,魏忠賢都不知道怎麼對付東林黨。因爲魏忠賢就不具備政治鬥爭的經驗。可以看一看魏忠賢和閹黨們的手腕:

閹黨一夥人編了一個《東林點將錄》。對照《水滸》的一百零八個強盜,把東林黨人給開了名單。但實際上,這些招數,東林黨也用過,整出那麼多個齊黨、浙黨、宣黨,不就是編名單嗎?被東林黨用這種手法幹掉的人,也就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了。你給我們編名單,那我們也給你編一個。

閹黨還幹了一件事,就是重新把紅丸案、廷杖案和移宮案給編了一本書,叫《三朝要典》。這就是通過掌握話語權,然後再實施政治打壓了。按照閹黨的角度把三大案重新講一遍,然後昭告天下,你們大家都看看:東林黨就是這麼欺君的、就是這麼小人的、就是這麼結黨的。但是,這種手段,魏公公這個街頭地痞能想出來嗎?魏公公認字都費勁,怎麼想到編出一本書來?把政治鬥爭玩得如此刁鑽,只能是士大夫官僚們。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8張

但是,魏忠賢也不會被一衆失勢的士大夫當槍使。這傢伙一定要把自己的流氓本性滲透進政治鬥爭。於是,各種殘酷打擊就上來了。高攀龍被迫害致死,趙南星被流放雲南,楊漣、左光斗等一衆東林翹楚被抓進大牢。然後,就是各種嚴刑拷打,政治鬥爭從消滅對方的政治生命到消滅對方的物理生命。

那魏忠賢爲什麼如此囂張呢?

根子肯定不在於魏忠賢的權鬥指數有多強,也不在於另一夥士大夫的爲虎作倀,根子在於大明皇帝以及大明的權力格局。

只要天啓帝信任魏忠賢,那麼魏忠賢就是捅破天,也沒事。因爲魏忠賢就是天啓帝的家奴。天啓五年,頑皮的天啓帝掉進湖裏。然後,當時已經快六十歲的魏忠賢想都不想,直接跳進去救皇帝。關鍵是魏忠賢也不會水。等大家把皇帝救上來了,還得費勁再去救魏公公。

同樣都是黨爭失敗 宋朝和明朝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9張

所以,魏忠賢對皇帝絕對忠心,而天啓帝對魏忠賢也絕對相信。君臣之間就是這麼一個關係。只要皇帝不發話,那就誰也鬥不倒魏忠賢。

大明皇帝信任魏忠賢就可以了嗎?在明朝就可以。因爲明朝沒有宰相。黨派之間搞權力鬥爭,你都找不到一個名正言順的老大維持底線。老大可以耍流氓,但老大也可以維護規則。王安石的確要用新黨的人,他這個大宋宰相也可以不講理,說把蘇軾外放就外放了。但是,王安石也是士大夫,而且還是一派士大夫的領袖,所以就要維持士大夫的起碼體面。司馬光也是如此,他這個人更在意士大夫的體面。

咱們搞政治鬥爭可以,但別搞得沒底線。誰要不要臉、太過分,不用對方收拾你,自家老大就能把你收拾了。後來,北宋的政治水準的底線越來越低,但還在士大夫這個層面裏鬥。關鍵,士大夫是有領袖的。新黨有,舊黨也有,領袖就是宰相。而明朝呢?沒有。這夥人搞起鬥爭來,都敢跟內閣大學士掀桌子。而再加上魏公公這個大流氓,那就要多沒底線有多沒底線了。學好三年、學壞三天。一旦壞風氣開始了,那就不可遏止。甚至連皇帝搞大臣,也是該殺就殺。崇禎皇帝殺大臣,一點兒也不必魏公公手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