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真宗和明英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宋真宗北伐和明英宗北伐最大的相同點,是他們倆都御駕親征了。最大的區別,那是宋真宗破財消災,而明英宗被敵人給抓了。

宋真宗花點錢就簽訂了維持百年和平的條約,明英宗不僅打了敗仗,而且自己還成爲了俘虜,差點把明朝北方江山給搞丟了,那在歷史上的評價,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宋真宗是在寇準的逼迫下,才選擇御駕親征。

1、宋真宗本身就膽小懦弱。宋真宗趙恆,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兒子,他生性就比較懦弱,跟他大伯和老爸完全不同。趙匡胤打下北宋江山,趙光義多次北伐,可惜到了宋真宗這裏,一切都變味道了。

畢竟當年趙光義雍熙北伐的時候,是以慘敗而告終。當年人家遼國是孤兒寡母當政,就已經擁有了如此氣魄,更別說現在小皇帝也長大了不少。

可是此時遼國大兵壓境,直逼宋朝都城汴梁而來。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亡國之禍,爲此宋真宗一度想要難逃。

在摸清楚了皇帝什麼膽量之後,一幫大臣上表認爲,應該遷都。有人說要遷都南京,有人說要遷都成都,總之不能在汴梁呆着了。

2、寇準這幫主戰派,定格了宋真宗親征。寇準是個耿直的男人,他得知有人要遷都,立刻表示,如果有人要遷都,那就要宰了這幫提出建議的人。他認爲只要遷都,那麼人心動搖,宋王朝麻煩可就大了。

爲此寇準爲了打贏這場仗,便建議宋真宗御駕親征。他認爲只有皇帝到了前線,那麼將士們才能受到激勵,最終可以擊敗對手。

無奈之下宋真宗只好聽從建議,御駕親征。這一戰,雙方互有勝負,宋真宗總是要逃避,希望早點撤退,每次都是寇準在他身邊給他鼓勵打氣。

與其說宋真宗在御駕親征,倒不如說這一仗的成敗關鍵,都在寇準一個人身上。宋真宗甚至已經想好了立太子以保全趙家江山,可見宋真宗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第2張

3、澶淵之盟的簽訂打造了宋遼百年和平。遼國沒想到宋軍也如此強悍,雙方打了很長時間,根本就分不出個勝負來,互有死傷,卻互不相讓。

當宋真宗進入澶淵城的時候,各路宋軍得知皇帝來了,全都歡呼雀躍了起來。士兵們信心百倍,那麼這一戰就有希望了。

利用曰:“晉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歲求金帛以佐軍,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請,利用不敢以聞。”其政事舍人高正始遽前曰:“我引衆以來,圖復故地。若止得金帛歸,則愧吾國人矣。”利用曰:“子盍爲契丹熟計,使契丹用子言,恐連兵結釁,不得而息,非國利也。”契丹度不可屈,和議遂定,利用奉約書以歸。擢東上閣門使、忠州刺史,賜第京師。契丹遣使來聘,遂命利用迎勞之。---《宋史》

蕭太后看局勢有點不太明朗,索性就打算與宋真宗議和。談判之前,宋真宗表示給百萬錢都沒問題,可是寇準卻私底下跟曹利用,最多隻能給30萬兩,否則你腦袋要搬家。

曹利用帶着這兩個人的態度,前去與遼國商定盟約,在他的據理力爭之下,歲幣果然維持在了30萬兩,宋真宗得知以後,高興的像個孩子,畢竟打一次仗花費是3000萬兩,這給宋朝省了一百年的軍費。

此外,宋遼邊境也開發了不少交易城鎮,以方便兩國之間的經商貿易,這有助於後來的民族融合和經濟發展。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第3張

明英宗御駕親征,是在宦官的慫恿下。

1、明英宗初生牛犢不怕虎,王振爲私心慫恿。明英宗朱祁鎮小時候曾經御駕親征過一次,不過那個時候三楊和老太后都還在,能管得住明英宗,所以他那次出征就是鬧着玩的。

等到瓦剌人的大軍南下以後,明英宗再次有了御駕親征的想法,理由是自己有御駕親征的經驗。這次面對的對手是完全不一樣的,瓦剌人兵強馬壯,也先更是傑出的領袖。

明英宗身邊的太監王振,爲了討好皇帝,舉雙手贊成御駕親征的事情。當時王振權傾朝野,深得明英宗信任,朝中不少官員都是王振提拔上來的親信,他們也都幫着說話。

由此可見,這次御駕親征,是明英宗身邊那幫饞臣做出的決定,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們,卻堅決表示反對。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第4張

2、明英宗被俘虜,成爲瓦剌人要挾明朝的工具。明英宗帶着5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出征。結果也先設下埋伏,雙方混戰過後,明朝大軍亂作一團,被殺的就有三分之一之多。

此外還有若干猛將被殺,明英宗本人,居然還被瓦剌人給俘虜了,這可真是曠古奇聞。曹操多次親犯險境,都安然無恙,沒想到明英宗一出征就被人活捉了。

寇見不行,退圍。速傳令臺營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復圍,四面擊之,竟無一人與鬥,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營中,積疊如山。幸而胡人貪得利,不專於殺,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騾馬亦二十餘萬,衣甲兵器盡爲胡人所得,滿載而還。自古胡人得中國之利未有盛於此舉者,胡人亦自謂出於望外,況乘輿爲其所獲,其偶然哉?---《天順日錄》

瓦剌人知道抓了個大貨色,那是真的開心啊,立刻抓着明英宗去勒索明朝。明朝的皇帝都被他們抓了,那還不是要什麼有什麼嗎?

爲此瓦剌人當然是想要明朝割地賠款,明英宗的這次失誤,幾乎斷送了大明王朝的江山。要不是明朝內部處理得當,至少北方半壁江山是沒有了。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第5張

3、于謙對此事處理恰當,保住了大明。皇帝被抓了,朝臣們都亂成了一團。有人表示要花大價錢贖人,有人甚至提出遷都的想法,把北方留給瓦剌人。

可是于謙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他認爲遷都就是亡國的徵兆。而且大明朝在北京才經歷了四代皇帝,這就遷都未免有些草率了。

爲此于謙和太后商量了一番,決定將郕王朱祁鈺推上皇位。只要新皇帝不是朱祁鎮的兒子,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朱祁鈺上臺以後,明朝自然是不再受瓦剌人的威脅,因爲他們抓的不再是明朝的皇帝,而是太上皇,這樣問題就不大了。

瓦剌人見怎麼威脅都不起作用,索性就把明英宗給放回去了,與其留在這裏吃閒飯,不如送回去讓他們內鬥,也先的水平也不簡單。

同樣都是御駕親征 歷史對兩人的評價爲什麼不一樣 第6張

總結:兩個皇帝都不適合御駕親征。

說實話這倆皇帝,都不是什麼將帥之才,御駕親征的水平那都是騙騙人的。宋真宗過去純粹是被逼的,而明英宗是因爲貪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倆皇帝沒什麼分別,都不是什麼出色的軍事人才。不過造成的結果卻完全不同。

宋真宗保證了宋遼百年無大戰,而明英宗差點就把明朝給搞滅亡了。不過他們都很幸運,因爲都有正直的大臣幫他們,宋真宗有寇準,明英宗有于謙,這才保證了王朝的延續。

參考資料:

《宋史》

《明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