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文學發展的怎麼樣?

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文學發展的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狂飆突進運動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城市青年所發動的一次文學解放運動,那麼這個時期的文學發展的怎麼樣?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多數都出身於市民家庭,是新興的市民階層的代表。

這些市民階層的年輕知識分子用奔放的熱情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反對社會等級偏見,反對封建社會“不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反抗社會、道德和美學的束縛,而反抗的方式就是通過抒發個人情感來對社會進行揭露,以此來引發讀者的共鳴。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的表達多是從感性認識出發,所以言辭激烈,富有感染力並且以感性體驗爲主。

戲劇

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文學發展的怎麼樣?

狂飆突進作家運用最多的文學體裁是戲劇,這種體裁最適宜表現人的行動和激情。“赫爾德—歌德派”的劇作家,創作了這個運動的代表性作品。

歌德的《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克林格的《孿生兄弟》(1776)和《狂飆與突進》(1776,原名《混亂》),都表現了發展自我的問題,其中含有把個人絕對化的傾向。

“天才”在克林格筆下是孤獨的、任性的,行動是沒有目的的。

萊澤維茨的《尤利烏斯·封·塔倫特》(1776)表現了盧梭對社會和文化的批判的思想。主人公尤利烏斯渴望過一種簡樸的、不承擔任何社會義務的生活,認爲社會毒化人類,國家扼殺自由,任何有組織的社會生活,都會把人變成奴隸。

倫茨的劇作具有更爲尖銳的社會批判性,他在《論戲劇》(1774)一文中,通過批判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否定現存社會制度。他的《家庭教師》(1774)揭示了封建階級的思想和行爲,都是違反自然的。劇中主人公被表現爲封建社會關係的犧牲品。

瓦格納的《殺嬰女人》(1776)以狂飆突進文學最流行的題材,控訴了封建等級觀念。

南德派席勒的《強盜》、《斐愛斯柯在熱那亞的謀叛》和《陰謀與愛情》,都是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作。

散文小說

狂飆突進運動在散文方面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書信體小說,給18世紀的德國文學贏得了世界聲譽。

由於狂飆突進作家對個人生活抱有極大興趣,因此在散文方面,傳記性作品佔有重要地位。

榮格—施蒂林的傳記體小說《亨利希·施蒂林的青年時代》(1777),儘管帶有傷感的、虔誠主義的色彩,卻也描寫了主人公的父親那種盧梭式的啓蒙教育思想,以及主人公對於自然和民間文學的熱愛。

瑞士作家布雷克爾的《託肯堡一個窮漢的生活故事和自然冒險》(1781~1785),通過對作者的坎坷生活的描寫,從道德的角度批判了封建的社會制度與經濟制度,表現了普通勞動人民堅韌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莫里茨的《安東·賴澤爾》通過一個青年藝術家的遭遇,描繪了他那個時代下層人民的痛苦處境,主人公在令人無法忍受的現實面前,只好到戲劇中去尋找自我發展的道路。

最能體現狂飆突進精神的小說,是海因澤的《阿丁哲羅和幸福島》(1787)。小說主人公阿丁哲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人物,他同一羣男女朋友,建立了一個“自然國家”。這是一個保障個人充分自由、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婚姻關係的烏托邦國家。

這部作品是對阻礙個性發展的封建專制制度的抗議,但它並未描寫現實社會的真正矛盾。

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文學發展的怎麼樣? 第2張

詩歌

狂飆突進的詩歌成就不如戲劇,但由於赫爾德稱它爲“文學之源”,在理論上提高了這種體裁的地位。狂飆突進詩歌的特點是,強調錶現個人生活感受。

最初的成就是歌德青年時代以民歌式語言表現個人感受和自然美的抒情詩。他的《普羅米修斯》是狂飆突進一首代表性頌詩。

1772年成立的“格廷根林苑派”,是狂飆突進詩歌創作的中心。

這些詩人的精神導師是克洛卜施托克,他們的組織的名稱即來源於他的一首詩《山丘與林苑》,著名成員有博耶、約翰·弗里德里希·漢、赫爾蒂、萊澤維茨、米勒、福斯和施托爾貝格兄弟等。他們的詩歌表達了某種革命的願望和變革現實的預言。

畢爾格是狂飆突進成就卓著的歌謠體詩人,他雖不屬於“林苑派”,卻與“林苑派”詩人往來密切。他的《農民致暴君殿下》(1773)等詩表現了反壓迫的主題。

另一位重要詩人是德國南方的舒巴特,他曾因激進的政治態度,被符騰堡大公監禁10年。被監禁期間他還寫了《王公墓室》(1780),表達對暴虐君主的蔑視。1787年創作的《海岬之歌》,是獻給被出賣到南非的勞動者的告別詩,控訴了封建君主販賣子民的罪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