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德川后期文學藝術是如何發展的?與之前有哪些不同

德川后期文學藝術是如何發展的?與之前有哪些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祿時期文藝以京都(上方)爲中心,以町人爲其主角。享保(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時期起,江戶日趨繁榮,文藝中心移到江戶,市民的享樂氣氛吏濃厚起來。作品的文學水平不高,多數是庸俗趣味,但衝破封建理學的束縛,敢於說出人性和市民的心情。甚至把古聖賢和教祖當作諷刺對象,說明時代的轉變和歷史的進展。

小說方面,前代已見萌芽的風流小說、傳奇小說、滑稽小說、言情小說及連環畫合訂本等,到文化、文政年間(公元1804年—公元1829年)日見繁榮。風流小說,代表作有山東京傳(公元1761年—公元1816年)的《傾城買四十八手》(嫖娼四十八着)、《通言總籬》(描寫江戶吉原名爲“總籬”的大妓院街)等,言辭淫穢,沒有文學價值。傳奇小說,代表作有上由秋成(公元1734年—公元1809年)的《雨月物語》(描寫鬼怪)。滑稽小說,描寫卑俗,有的也奚落孔孟之道。代表作有十返舍一九(公元1765年—公元1831年)的《東海道中膝慄毛》(《東海道上行腳》)、式亭三馬(公元1776年—公元1822年)的《浮世澡堂》和《浮世理髮館》,都以江戶時代平民生活爲對象。連環畫合訂本,代表作有柳亭種彥的《邯鄲諸國物語》、彥

柴田舍源氏》。言情小說,迎合社會淫靡之風,格調鄙俗。代表作有爲永春水(公元1789年—公元1843年)的《春色梅歷》、《風月花情春告鳥》。

詩歌方面,自松尾芭蕉之後,誹諧日趨庸俗。到與謝蕪村(公元1716年—公元1283年)時,以畫家的才能,使徘偕具有詩中有畫的風格,雖沒有恢復芭蕉的樸素情調,卻帶有幻想空間。19世紀初,農民出身的小林一茶(公元1763年—公元1827年)在流浪的生涯中,表露了對弱者的同情。

川柳,形似徘句,風格自由,以柄井川柳(公元1718年—公元1790年)的《柳榔》爲知名。

狂歌,和以前文雅而好講理的京都狂歌不同,此時是輕妙灑脫的江戶狂歌。代表作家有唐衣桔州、四方赤良、朱樂營江等所謂“三大家”。

戲劇方面,室町時代興起的能樂,到德川時代已固定化,成爲武家的一種儀式,與市民生活隔絕。德川前期流行的歌舞伎,這時在江戶更隆盛。著名的伶人有市川團十郎、澤村宗十郎、尾上菊五郎等;關西則有澤村長十郎、中村歌右衛門、瀨川菊之丞等。其中臥十郎及歌右衛門的稱號,以後成爲世襲,直至今天。劇本作者,以這時流行的歷史劇作家及伶人鶴屋南北四世(公元1755年—公元1829年)最著名/淨琉璃劇本,在竹田出雲(公元1691年—公元1756年)以後衰落,近鬆半二(公元1726年—公元1783年)是淨琉璃劇本最後的名作家。

德川后期文學藝術是如何發展的?與之前有哪些不同

繪畫方面,有浮世繪(風俗畫)、寫生畫、文入畫(南畫)幾種。浮世繪是德川后期代御用畫派(狩野、土佐)而起的,以町人生活爲題材的多彩而寫實的浮世繪彩色版畫(錦繪、江戶繪),創始人爲鈴木春信(公元1725年—公元1770年)。鈴木以後,有畫美人像著名的喜多川歌磨(公元1753年—公元1806年),畫名伶像的東洲齋寫樂(生卒年不明),兼長畫美人、名優,特別是風景畫的葛飾北齋(公元1760年—公元1849年),風景花鳥畫的安藤廣重(公元1797年—公元1858年)等,都留下不少名作。還出現了確立洋畫理論的司馬江漢(公元1738年—公元1818年),他從荷蘭文書上銅版畫學習其製作法成功,從浮世繪轉向西洋畫。寫生畫是運用西洋畫的遠近法、朗影法而作的寫實主義繪畫,創始人圓山應舉(公元1733年—公元1795年),開創圓山派。受中國影響的南蘋派(見第14章第4節)的花鳥畫,也是立足於寫生的。文人畫(南面),一般指非職業畫家的畫,屬於中國的南畫派(見第14章第4節),1720年由伊字九傳到日本。文人畫不拘一格,清新奔放,受到當時社會的歡迎。折衷南北宗的古文晁(公元1763年—公元1840年),還採取大和繪和洋畫的技法,畫出不少風景畫和肖像畫。其弟子渡邊華山(公元1797年—公元1841年)兼採中國和西洋的畫法,畫人物特著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