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雖是政權鼎立時期,但文學藝術爲何如此蓬勃發展?

三國雖是政權鼎立時期,但文學藝術爲何如此蓬勃發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雖然是政權鼎立時期,但是文學藝術並沒有就此斷層,各種文化蓬勃發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雖是政權鼎立時期,但文學藝術爲何如此蓬勃發展?

學術思想

漢晉之際的學術思想發生劇烈的變動,主要受傳統思想的變化與政治鬥爭有關,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遊、重品藻,反動而變爲循名責實,歸於申韓。因尚名務虛僞反動而爲自然、率直,歸於老莊。

魏晉時期最突出的思想爲玄學。其基本教義爲《老子》、《莊子》和《周易》,合稱三玄。玄學家好談玄理,不談俗事,稱爲清談,流行於魏晉時期。在240-248年的醞釀期,以何晏和王弼爲代表。玄學家認爲一件事情需要理解其背後原理的“本”方能瞭解平常所見的表象“末”,進而提倡“以本統末”的理論。又視“本”爲“道”,類比爲沒有形體的“無”(原理、趨勢),視“末”爲實際現象的“有”,並認爲“萬物皆產生於無”。之後到司馬炎篡魏建晉爲止。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爲代表,他們把焦點由思想理論轉移到人生問題上。當時政治黑暗,司馬氏壓抑士大夫,並以崇尚名教自飾。阮籍及嵇康等人遂主張儒教的禮法壓抑人性且虛僞,強調人性的解放與自然真誠。他們帶頭實現這個理論,形成一股解放個性的風氣。

文學著作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爲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爲“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爲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爲“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學家還有邯鄲淳、蔡琰、繁欽、路粹、丁儀、楊修、荀緯等。

三國雖是政權鼎立時期,但文學藝術爲何如此蓬勃發展? 第2張

正始文學時期,由於當時政治形勢受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當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賢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正始作家大都通老莊,好玄學,對於社會現實,不如建安作家那樣執着,持比較沖淡的態度

東吳作家有張紘、薛綜、華覈、韋昭等。張紘爲孫權長史,與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陳琳等友善。薛綜爲江東名儒,居孫權太子師傅之位。華覈則是孫吳末年作家。蜀漢作家有諸葛亮、郤正、秦宓、陳壽等。

宗教發展

本時期爲佛教與道教的發展時期。由於天災人禍不斷,人民紛紛尋求宗教慰藉心靈,使得能夠逐漸發展。

藝術

三國在藝術方面,東吳有很多擅長各種藝術的名士,時人稱爲吳國八絕。有吳範、劉惇、趙達、嚴武、皇象、曹不興、宋壽和鄭嫗等人。例如嚴武擅下圍棋,同輩中無人能勝,有“棋聖”之稱。至於曹不興則擅繪畫、皇象則擅書法。

書法藝術興起於東漢末期。從三國到西晉,隸書仍是官方通行的書體,當時的碑刻大都用隸書寫成。曹魏碑文書體方正、氣度莊嚴,少有生趣。孫吳的著名碑刻有《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谷朗碑》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