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文侯在位時期,他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

韓文侯在位時期,他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文侯名猷,韓烈侯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在位共10年。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文侯二年(前385年),進攻鄭國,佔領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又進攻宋國,打到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俘虜宋國國君。七年,進攻齊國,打到桑丘(山東濟南)。十年,韓文侯去世,子哀侯即位。

經濟發展

韓文侯時期,韓國商業也很發達,主要表現在商人的活躍,城市的繁榮和貨幣的流通等方面。

韓文侯在位時期,他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

擴大範圍

韓國商人們販運於列國之間,擴大了商品交換的範圍,各地的特產如北方的馬匹,南方的魚,東方的鹽,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場上都能買到。大商人更加活躍,如大商人白圭,“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史記貨殖列傳》)大搞投機交易,賺取了大量財富,河東鹽商猗頓和冶鐵商郭縱,富甲天下,交結諸侯,干預政治,陽翟大賈呂不韋,通過販賤賣貴,家至千金,參與政治,官至丞相。

發達城市

韓文侯時期,城市的繁榮是商業發展的重要表現,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工商業發達的大城市,韓之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金屬貨幣

韓文侯時期,隨着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金屬貨幣的流通更加廣泛了。當時金屬貨幣有銅幣和金幣兩大類,銅幣主要有四種:燕、齊兩國使用刀幣,周、秦一帶使用圓錢,三晉使用布幣,楚國使用“蟻鼻錢”,金幣一般以斤(十六兩)、鎰(二十兩)爲計量單位,還有“餅金”和“郢爰”。(餅金爲餅狀金塊,郢爰爲方形金塊)金屬貨幣進入商品流通領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

韓文侯在位時期,他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 第2張

手工業發展

1.與農業相結合的家庭手工業。隨着井田制的瓦解,小農經濟成爲封建生產方式的基礎,小農經濟的特點是男耕女織,其產品主要是滿足家庭的需要,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個體手工業。指民間具有一定專門技能的工匠,依靠自己的“技藝”從事的小商品生產,他們分佈於各個行業中,如木工、皮革工、鞋工、陶工、漆工等,其產品多是自產自銷。

3.私營手工業。指“豪民”經營的規模較大的手工業。如魯國猗頓經營的煮鹽業,趙國卓氏和魏國孔氏經營的冶鐵業等,其勞動者主要是依附農民、僱工和奴隸,私營手工業要向國家交納賦稅,個別大手工業主積累了大量財富,富比王室。

4.官營手工業。一般規模較大,由官府設立專門官吏掌管,其生產者由奴隸、罪犯和僱工,其產品主要是兵器,禮器及生活奢侈品,主要用來滿足統治者的需要。

韓文侯在位時期,他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 第3張

農業革新

韓文侯時期的韓國,鐵製農具已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鐵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國後考古發現的鐵製農具主要有:鐵鏵、钁、鋤、鐮等。鐵農具的推廣和使用,有利於大量荒地的開墾和耕作效率的提高。 韓文侯時期牛耕在戰國時期更加普遍。鐵農具和蓄力的結合,爲深耕細作提供了條件。《韓非子外儲說上》說:“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沒有畜力和鐵農具,深耕細作是不可能的。

農民在長期的耕作實踐中,生產經驗更加豐富,他們已經能從土壤的色澤,性質和肥沃程度去認識和區別土壤,因地制宜地進行耕作,農民已很重視對土地的施肥,“掩地表畝,刺草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衆庶之事也。”

韓文侯時期,通過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因素。隨着農具的改進和耕作技術的進步,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還推廣了一歲兩熟制,《荀子富國》說:“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總之,戰國時期的農業生產發展十分迅速,生產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