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經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是什麼模樣?有哪些改變?

歷經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是什麼模樣?有哪些改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唐朝時期創造了我國封建王朝的數個盛世,比如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各領域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太宗時期萬國來朝,創造了中原王朝的鼎盛時代,只是太宗之後邊患問題就一直懸而未決。爲了應對外部壓力,唐朝在北部地區設立軍事藩鎮,用來對抗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攻,但是長時間的放縱讓各藩鎮逐漸脫離了中央的控制,地方節度使蠶食軍政大權,成爲名副其實的"小皇帝"。

歷經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是什麼模樣?有哪些改變?

在朝內,宦官勢力膨脹,尤其是玄宗時期及以後,宦官甚至直接干涉皇帝廢立,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後能夠存續,更多地是藩鎮的表面服從和宦官在背後的操弄。

安史之亂後,高力士、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等宦官都是朝堂之上掌握權力的大宦官,他們獨斷專行,剷除異己,搞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均田制破壞、租庸調製難以維持,唐朝政權的維持已經失去了基礎,皇權在混亂中勉強苟存。那麼,安史之亂後,唐朝社會發生了哪些改變?宦官干政的陰影又是否消散?

一、安史之亂

1、安史之亂

唐朝中期,社會政治腐敗,玄宗被宦官矇蔽了雙眼,消極怠政,昏庸至極,整日和楊玉環廝混,朝內官員爲爭奪權力而促使黨爭加劇,宰相楊國忠憑藉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在朝中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斂財,剷除異己,並最終將矛頭對準了遠在邊境的安祿山等節度使。

只是地方節度使早已手握軍政大權,早已具備了同中央叫板的實力,而如安祿山等實力強大的節度使也早就有不臣之心,正好藉助這個時機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謀反。

安祿山等人起兵之後,唐玄宗面對居然還不相信,直到數十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才慌忙組織應戰,當然,這已經爲時已晚。在經歷了數任皇帝的苦心經營之後,隨着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終於被平定,但是戰爭結束之後的清算工作完成的並不順利,針對平叛功臣李光弼和郭子儀的迫害也隨之展開,唐朝又重新陷入內鬥之中。

歷經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是什麼模樣?有哪些改變? 第2張

2、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結束之後,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改善,爲了維持國內和平,朝廷只得向藩鎮妥協,之前的河北三鎮甚至變成了四鎮。肅宗時期進行了削藩,但也只是消除了部分小藩鎮,藩鎮割據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再加上唐朝後期缺乏雄主,無力震懾地方藩鎮,而在朝外,皇權幾乎形同虛設,對地方的管理也只停留在表面,就連正常的人事任免,朝廷都無法獲得地方的認可。

二、宦官集團

1、宦官干政

外部環境混亂,在唐朝朝廷內部權力鬥爭也愈演愈烈,自玄宗時期起,宮廷之內宦官憑藉皇帝的信任開始掌權,參與朝中重大決策。比如玄宗時期的高力士和文宗時期的仇士良,都是嚴重干涉朝政的宦官,而皇帝爲了維持朝中平衡,只得放任宦官壯大勢力,與外部藩鎮勢力形成制衡。到了唐朝末期,宦官已經可以在背後操縱皇帝廢立,成爲唐朝實際的掌舵人。

2、甘露之變

唐文宗時期,皇帝不甘淪爲宦官的傀儡,會同數位衆臣密謀邀請大宦官仇士良賞露,然後在路線上埋伏好刀斧手,趁機誅殺仇士良。但是在計劃還沒開始行使之前,謀殺計劃就被仇士良識破,賞露之行逐漸演變成宦官與皇權之間的戰爭,最終宦官獲得了勝利,多名重要官員被殺,此後,唐朝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把持,皇權已名存實亡。

歷經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是什麼模樣?有哪些改變? 第3張

三、唐朝的滅亡

唐朝的最終滅亡還是因內憂外患所造成的最終結果,皇權被架空,唐朝末期,藩鎮之間兼併加劇,掌握軍政大權的節度使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中,而在朝內,宦官濫權,剷除異己,宮廷內部人人自危,朝廷基本已經喪失了對抗藩鎮的實力,朱溫篡唐已是不可避免的。

總結:唐朝中期由於節度使獨攬軍政大權,中央對地方的管控逐漸減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會同史思明掀起了安史之亂。歷經數任皇帝,在李光弼和郭子儀的共同努力下,中央軍順利瓦解了地方節度使叛亂。

叛亂平定後,地方藩鎮勢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演愈烈,再加上宦官干政,內憂外患之下唐朝統治者手中的權利已經被逐漸架空,後來唐廷內出現宦官把持皇帝廢立的局面,皇權已經名存實亡。

促成唐朝最後滅亡的原因在於內憂外患之下,中央權力的式微,藩鎮權力膨脹,中央管理鬆散,而在朝堂內部,宦官勢力崛起,並逐漸擺脫了對皇權的依賴,甘露之變後,宦官已經直接干涉皇帝人選的認定,成爲朝政背後的操弄者。伴隨着藩鎮相互之間的快速吞併,唐朝中央也難逃滅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