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鄭和曾經七度下西洋,爲中國的經濟發展、外交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鄭和下西洋也因此名垂千世,成爲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載入史冊。鄭和七度下西洋,那麼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地點和經過又是怎樣的呢?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給明朝帶來了怎麼樣的意義?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首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爲永樂三年六月,換算成現有的時間爲一四零五年六月,鄭和率領着明朝的隊伍從太倉的劉家港出發,開始了航海行程。當時的規模可謂是開創歷史之先河,達到了古今中外所無法比擬的規模程度,光船隻就有兩百四十多艘,隨行的士兵人數更是高達二萬七千多人,一路下行,中間拜訪了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相關國家,拜訪國家數量達三十多個,最遠的地區到達了東非和紅海。

其次,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經過可謂是較爲曲折的。在第一次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主要達到的國家是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這個國家的特點是國家相對來說比較富足,但鄭和到達的時機不對,這個國家內部正在進行內戰,東王和西王正打得不可開交,鄭和所帶領的士兵被當作敵人對待,下屬戰士在此戰役中損失慘重,共計有一百七十人被殺害,在這種情況下,鄭和保持了高度的冷靜,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從中找到了平衡的方法,其事蹟被廣爲稱讚,並贏得了八歇國的尊敬。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介紹

以下是關於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一四零五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鄭和率領兩百多艘由兩萬多人組成的海船訪問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邊的國家。每一次,鄭和都從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明宣德八年,鄭和總共航海七次。在最後一次,鄭和在船上生病過世。民間故事集將他的航海經歷稱之爲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第2張


這七次的航海,鄭和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古裏、天方等。最遠到過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而且也很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到達爪哇的時候,爪哇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地盤被西王佔領。鄭和帶領的船隊來到集市上做生意,被誤認爲是派來援救東王的,於是大概有一百多號人被西王所殺。鄭和部下的其他軍官都認爲將士們的血不可白流,欲向西王宣戰。爪哇事件之後,西王非常害怕,派使者前去謝罪,欲用黃金賠罪。總體來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損失了那麼多人,按照常理一定要開戰纔對。但是鄭和知道這是一次誤殺,化干戈爲玉帛,用和平的態度處理這件事。明朝也決定放棄西王對他們的賠償,西王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感恩,從此兩國之間和睦友好。

對於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有人說鄭和下西洋無非是宣揚國威,但也有人說,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之一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不管真正的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帶來的文化與經濟交流的影響非常深遠。

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六百年前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同時也在世界早期航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隨着中國國力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在西方地理大發現之前,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鄭和下西洋成功原因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第3張


一是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早期國力最爲強盛的時期,當時明成祖朱棣剛剛取得靖難之役的成功登上皇帝寶座,他急於展示天朝上國的繁榮富強,同時也爲了加強明朝與海內外各國之間的聯繫,於是派自己最信任的親信鄭和七次下西洋,宣揚國威,促進貿易。

二是當時中國江南地區擁有當時非常先進的造船技術,鄭和乘坐的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船隻,擁有很強的抗強風能力,同時鄭和的船隊上各類船隻齊全,有兵船、補給船、指揮船等,可以說是一支非常完備的船隊。隨船的除了官員外,其餘都是從東南沿海招募的漁民水手,他們都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人才儲備非常充足。另外中國在宋代發明的火藥,此時已經全部配備在鄭和的船隊裏,使得船隊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迷失方向。

三是鄭和本人超強的組織能力,作爲一支船隊的統帥,鄭和麪臨的問題很多,但是在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生內訌這樣的事情,鄭和總是能團結手下的船員,帶領大家在茫茫大海中,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任務,這也是鄭和下西洋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明朝期間,在永樂帝朱棣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的航海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一躍成爲世界各國航海界中的翹楚,就連戰船的航程以及攻擊力也位列前茅。此期間發生的最具標誌性事件當屬鄭和七下西洋。那麼鄭和下西洋的過程是怎樣的,鄭和曾經多少次下西洋,每次的行程有何異同之處?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第4張


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在這近三十年的時間裏,鄭和曾經七次下西洋,爲了能夠成功的完成每次航程,明朝政府可謂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建造了數萬輛船隻,同時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培養了一大批航海能手以及翻譯專家。

鄭和每次下西洋的出發地基本是一致的,大多是從江蘇的劉家港拔錨起航。每一次行程中,鄭和都依照慣例展開外交,每到一處,鄭和首先會對當地的國主宣讀來自明朝皇帝朱棣的詔書,緊接着便是對國王以及皇室貴族們的例行賞賜,賞賜物非常豐盛,有金銀、玉帛以及紗羅等珍貴物,大多數國王也都會投桃報李,將本國的土特產作爲回禮交給鄭和帶回明朝。

鄭和七下西洋的過程中,所到達的國家不下三十多個,包括爪哇、天方、阿丹、真臘、蘇祿等地,其中鄭和下西洋最遠的行程是到達了非洲東岸的紅海地區。公元1433年,鄭和在最後一次行程的過程中病逝於航船之上,中國的航海探索也就此結束。

太監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紅海沿岸與非洲東海岸。1407年7月也就是永樂三年,明成祖命令鄭和率領大部隊乘坐海船出海遠航。他們的陣勢非常龐大,大約有二百四十多條官船,跟隨的人員大致就有兩萬多名。訪問的國家也有三十多個,這些國家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第5張


鄭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國與東南亞、東非之間的交流。這幾次下西洋的經歷讓鄭和體力透支,在最後一次下西洋回國的途中,他因爲過度勞累逝世了。民間也有故事將鄭和下西洋的經歷稱作三寶太監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過爪哇,蘇門答臘、天方、古裏等國家,到達最遠的地方就是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了。也有人說他們也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非洲進獻來的長頸鹿被明朝宮廷的畫師化成圖留作紀念,一次證明亞非之間友好交往的憑證。

其實在學術界對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朱鑑秋認爲鄭和下西洋到過非洲東海岸這是有很多明確記載的,《明實錄》中就多次記載鄭和出使西方各國的事蹟。並且在非洲東海岸也發現了古瓷器遺址,其中就有十四世紀的瓷器,這也是一個佐證鄭和到過非洲東海岸的依據。

而對於鄭和是否到達過澳洲的問題,朱鑑秋覺得鄭和帶領的船隊很有可能到達過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根據《鄭和航海圖》上發現蘇門答臘相連處的一大片無名的陸地就是澳洲大陸。

鄭和下西洋利與弊的具體表現

辯證唯物主義是現代實踐主義哲學的核心思想,唯物主義堅持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用一分爲二的觀念去看待。這個原理幾乎適用於世界上的任何問題,對於鄭和下西洋這件事也同樣適用。鄭和下西洋在航海事業的開拓上對中國的發展十分有利,但這並不代表着鄭和下西洋沒有任何的弊端存在。那麼鄭和下西洋利與弊都有哪些呢?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 第6張


公元1405年7月,在鄭和的帶領下,明朝的船隊從江蘇劉家港出發,在隨後近三十年的時間裏,這支龐大的航海隊伍先後七次出航,不斷進行着航海的探索,這項壯舉被稱爲鄭和下西洋。歷史上對於這項壯舉的評價卻並不僅僅只有讚美,在讚美之外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那麼鄭和下西洋的利與弊都有哪些呢?

首先,鄭和下西洋的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壯舉,令中國的航海業受到世界的矚目,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其二、鄭和下西洋贏得了亞洲許多國家對中國的信任和友誼。

其次,鄭和下西洋的弊端同樣也有以下的兩個方面。

其一、鄭和下西洋雖然是歷史壯舉,但明朝爲此投入了巨大的經濟支持,給明朝政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其二、鄭和下西洋的過程極爲艱辛,這次壯舉卻並沒有令朝廷徹底實行貿易自由,甚至清朝時期還出現閉關鎖國的現象,這不失爲一大遺憾之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