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95年0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在319年前的今天,1695年5月16日(農曆四月初四),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陳圓圓(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距今已319年),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蘇州名姬,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金牛裏(現常州奔牛)人氏。父業“驚閨”,俗呼貨郎。母早故,育於姨母陳氏家,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爲吳中名優。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陳圓圓“容辭閒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豔出衆,獨冠當時,“觀者爲之魂斷”。

陳圓圓俏麗絕倫,能歌善舞,18歲時,在蘇州登臺演出,自稱爲“玉峯女優陳圓圓”。她演的是花旦,“體態輕靡,說白便巧”,一下子成了名揚四海的紅歌妓。

陳圓圓的名聲傳到北京,田妃的父親田畹和青年將領吳三桂都想得到刀她,派人專程趕到蘇州,吳贈以1千兩白銀的聘禮,而田則郵了2千兩銀子,終於把陳圓圓買到手,並帶到了北京。這時,朝政紊亂,國事,內則義軍蜂起,外則滿族虎視眈眈,崇禎帝晝夜憂鬱,坐立不寧。田畹爲了討得主子的歡心,將圓圓送進皇宮,準備給皇帝消愁解悶。但是崇禎不領情,叫田妃送回了她父親的府第。

這時,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攻下西安,直奔河北,北京形勢日趨緊張。田畹眼見自己的幾百萬傢俬,即將化爲流水,心中惴惴不安。陳圓圓向他獻計說:“你最好結交一些有實力的武將,好有一個依靠。”田畹左思右想,最後想到了吳三桂。。

歷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一天,吳三桂入京,田畹設宴相請。酒過三巡,吳三桂直截了當地問:“聽說玉峯歌妓陳圓圓曾入貴邸,這批歌姬中是否有她呢?”田畹被迫無奈,不得不反圓圓叫了出來。圓圓走到吳三桂身邊敬酒的時候,吳問她在這裏是否愉樂。她細語說:“紅拂尚且不喜歡楊素,何況連楊素都不如呢?”接着,陳圓圓撥動琴絃,彈了一曲《昭君怨》,以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山海關戰事緊張,崇禎帝催促呈三桂星夜赴任,而軍中又不能隨帶姬妾,吳只得把圓圓安置在父親吳襄的家中。不久,闖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吊死於煤山。這時,明朝的軍隊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所剩無幾了,只有吳三桂部還是一支完整的軍事力量。李自成想把吳襄全家,包括陳圓圓在內都找了來,作爲人質,並叫吳襄和圓圓寫信給三桂,勸其認清時勢,歸順闖王。李自成派人把招降書連同犒賞三桂軍隊的4萬兩白銀,一併送至山海關。

吳三桂得知父親已經投降李自成,又接到圓圓的勸降信,自然樂意受託。不實正在這個時候,他派往京城的探子回來了,說父親被關在宮裏,家被抄了,圓圓也被李自成佔去了。吳三桂一聽,火冒三丈,大吼說:“李自成啊李自成,我與你有不共戴天之仇。”於是他寫信給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合力向北京進攻。《圓圓曲》中所說:“衝冠一怒爲紅顏”,就是指這件事而言。

李自成正在迎戰的時刻,發現呈三桂軍隊中夾有辮子兵,不禁失聲叫道:“這是滿州兵,何以到此?”便下令放棄京師,向西撤走,李自成殺了吳襄及其家人30餘名以後,準備再殺陳圓圓,圓圓說:“吳將軍本來是願意歸順大王的,後來因爲我的緣故,忽而變了卦。如果殺了我,他一定要與你拼命這恐怕不利於大王吧。”李又想把圓圓一起帶走,圓圓說:“如果大王把我帶走,他一定要全力追趕你。請大王考慮一下,你能不能有把握打敗吳將軍?否則,不若把我留下,他一見我安然無恙,疑團頓釋,自然就不會追你了。”這樣,陳圓圓被安置在一個平民百姓的家裏。

吳三桂回到北京老家,不見圓圓,便四出探聽,後來在民間找到了她。吳三桂打算繼續追擊李自成,圓圓向他敘述闖王對她禮遇的經過,並說:“李自成是英雄人物,軍紀嚴明,秋毫不犯。他之所以扣留我,目的是爲了要招你投降,所以你不必再追擊他了。”於是吳三桂的部隊就留在北京,等修清世祖的到來。

清世祖一入京師,就建立清朝政權,封吳三桂爲平西王。

吳三桂坐鎮昆明以後,在北門外爲陳圓圓建築一座大園苑,名曰“野園”,又稱“安阜園”,樓閣聳峙,花木蔥蘢,園中心挖有蓮花池,波平如鏡,澈見底,旁有珠簾鄉幕的畫樓,相傳就是“陳圓圓梳妝檯”,至今仍有遺亦可尋。

吳三桂在滇中頗多內寵。這時,陳圓圓已經50開外了,自知“人老珠黃不值錢”,康熙12年,清廷撤藩,吳三桂興兵造反,自稱爲“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對此,圓圓是不贊成的,她對吳說:“人生在世,不過數址年,何必稱王稱霸,爭城奪地,塗炭生靈?我爲王爺着想,不若卸兵權,做個范蠡大夫,泛舟五湖,怎不快活?”吳說:“這是婦人之見。”圓圓知道已無可挽回,便說:”我侍候大王已有二三十年,時間不能算不久,長此奢華,恐遭天忌,請允許我削髮爲尼吧。”經過反覆商量,吳終於答應了她的要求。

於是陳圓圓移居宏覺寺,誦經唸佛,吳三桂打着“反清復明”的旗號,率兵離開昆明後,陳圓圓估計他此行必敗,爲了免受株連,遷居於昆明西郊瓦倉莊的三聖閹與市區相距有半里多路。陳圓圓在庵內,茹素吃齋,不問世事,與吳家斷絕了一切往來。

康熙28年,陳圓圓在庵內一病身逝,被葬於商山寺旁。墓聯曰:“塵劫中不昧本來,朗月仍輝性海;迷障裏能開覺悟,淨蓮更郵污泥。”橫匾爲“圓光寂照”四字。

  1934年05月30日 日本海軍元老東鄉平八郎去世

在80年前的今天,1934年5月30日(農曆四月十八),日本海軍元老東鄉平八郎去世。

1934年5月30日,日本海軍元老、帝國元帥東鄉平八郎病故。

東鄉平八郎(1847-1934),薩摩藩武士。原名仲五郎,後改平八郎。1863年參抗擊英軍入侵的“薩英戰爭”。1868年任薩摩“春日”艦三等士官參加戊辰戰爭。1870年任“龍驤”艦見習軍官。1871年赴英國研修海軍建設及戰術指揮。1886年授銜海軍大佐,成爲骨幹軍官。1894年作爲“浪速”艦艦長,下令擊沉清軍“高升”號運兵船,率先挑起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率艦隊侵佔澎湖、臺灣。1896年任海軍大學校長,1898年晉升海軍中將。1900年指揮日艦隊進攻大沽口。1903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1904年指揮日本海軍偷襲並重創駐旅順口的俄國艦隊,同年晉升海軍大將。1905年部署日本海大海戰,殲滅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同年任海軍軍令部部長,1909年轉任軍事參議官,參與軍國大計。1913年獲帝國元帥頭銜。1925年晉封侯爵。

歷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第2張

此後以海軍元老的地位支持強硬派,反對海軍裁軍。1934年病故後,被日本軍國主義奉爲“軍神”。

  1939年06月05日 原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病逝

在75年前的今天,1939年6月5日(農曆四月十八),原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病逝。

1939年6月5日,原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在天津病死。

徐世昌,1855年生,原籍天津,生於河南汲縣,幼入私塾,後得袁世凱資助,北上應試中進士。1889年爲翰林編修,後爲袁世凱重要謀士。

辛亥革命後,他協袁謀取清政府軍政大權。1918年10月,他被皖系軍閥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選舉”爲總統。1919年主持召開南北議和會議,主張“偃武修文”。“五·四”運動時,指示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後在全國羣衆運動的壓力下,罷兔曹汝霖、章宗祥等。

歷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第3張

1922年6月,被直係軍閥逼迫下臺,後避居天津英租界。晚年編著有《清儒學案》、《東三省政略》等。

  1948年05月26日 毛澤東等到達西柏坡

在66年前的今天,1948年5月26日(農曆四月十八),毛澤東等到達西柏坡。

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

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離開陝甘寧邊區,在陝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25日抵興縣蔡家崖。4月4日離興縣,途經神池、雁門關,越過五臺山,於11日到達河北阜平。今日到達西柏坡,與先期到此的中共中央工委合併。

  1958年05月16日 “大躍進”運動全面展開

1958年5月16日(農曆三月廿八),“大躍進”運動全面展開。

河南許昌專區用土法修建的遍地開花式的脫氧磷肥爐

1958年5月16日,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舉行以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展開。“大躍進”運動是在不斷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中共中央1958年1月在南寧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把1956年“反冒進”說成是“右傾”、“促退”,進而提出了“大躍進”概念。

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毛澤東重申要在15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內趕上或超過英國的口號。南寧會議要求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工業產值在5-10年內超過當地農業產值,在5-8年內實現農業發展綱要,提出苦戰3年使大部分地區面貌基本改觀的急於求成的口號。

歷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第5張

大躍進中,北京工商界私方人員紛紛表決心,要“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南寧會議後,農村的“大躍進”已經開始。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社論《我們的行動口號--反對浪費、勤儉建國》宣佈:“我們國家現在正面臨着一個全國大躍迸的新形勢,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要大躍進,農業生產要大躍進,文教衛生事業也要大躍進。”

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的工作會議繼續批評1956年的“反冒進”,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肯定了當時已經出現的大躍進形勢,認爲這標誌着我國正經歷着“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偉大時代。

安徽省樅陽縣一塊號稱畝產1.6萬斤的“衛星田”。地裏的稻子實際上是從各地移栽來的至此,“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各條戰線全面展開,一直持續到1960年冬才告結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