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96年前的今天,1918年11月11日 (農曆十月初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德國投降。根據協定,德國在15天內從法、比、盧、阿爾薩斯- -洛林及萊茵河左岸地區全部撤軍,同時從土、羅、奧匈帝國及非洲撤軍,並交出5千門大炮、2萬5千挺機槍、3千門迫擊炮、1 千7百架飛機、5千臺火車機車、15萬節車皮和5千輛卡車。六小時後停火生效。《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的簽訂,宣告德、奧、土、保同盟國集團的徹底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1914-1918年發生的一次國際衝突,使歐洲大部分國家以及俄國、美國、中東和其他地區卷人戰爭。交戰雙方爲同盟國(主要爲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與協約國(主要爲法國、英國、俄國、意大利、日本1917年起還有美國)。戰爭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至1910年,歐洲主要國家結成兩個潛在的敵對聯盟,以德國和奧地利爲一方,法國、英國和俄國爲另一方。1914年6月18日,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地利的斐迪南大公。隨即發生了一系列威脅、最後通碟和軍事動員,8月中旬終於在兩個聯盟間爆發了全面戰爭。

德國長期以來準備在兩條戰線上進行陸地戰,即西線反對法國,東線反對俄國。在西線,其軍隊迂迴繞過法國主要防禦部隊,向西穿過比利時南下,從而使英國由於烙守條約義務而參戰。德軍向南直撲巴黎。法國得到英國遠征軍增援,到11月才沿埃納河穩住防線,雖使巴黎倖免被佔領,但卻使這一戰爭在法國領土上進行。由於現代大炮和機槍的巨大大力,戰爭迅速轉爲消耗戰,西線出現了僵局,1916年索姆河與凡爾登的多次戰役以及1918年初德國的大規模反攻均未能打破這一局面。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東線,1914年俄國早期的反攻深入東普魯士、德屬波蘭和加利西亞,但至年底,俄軍被德奧部隊截住。1915年5月在德軍一次驚人的反擊中俄軍被趕回本國領土。雖然俄軍又發動幾次反攻,死傷慘重,卻無法突破德方防線或佔領德國領土。其他戰場雖在主戰場邊緣,卻也戰鬥劇烈。其中包括加利波利和達達尼爾;高加索和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裏雅斯特西北的伊鬆佐河谷。

在海上,只有德國和英國擁有實力強大的艦隊。英國試圖封鎖德國,切斷它從海夕、運輸糧食與物資的海上通道。爲了報復,德國使用它的最新武器——潛艇,以阻斷英倫三島的海上供應線。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最後促使美國於1917年參加對德戰爭。最主要的海上交鋒亦即世界海戰史上最大一次海戰,是1916年5月英德兩國艦隊間的日德蘭戰鬥,但未分勝負。俄國作戰不力,傷亡慘重,引起國內廣泛:不滿,導致俄帝國於1917年初垮臺以及同年、11月間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得勝利。在列寧的命令下,俄國於11月26日單方面停戰。個月後同德國籤汀正式和約,退出戰爭。德、軍從東線撤往西線,企圖打破僵局,但因美軍、抵達法國,將其力量抵銷。

1918年秋,同盟國境況迅速惡化,奧匈帝國因軍事失利以及俄國革命所激發的民族起義的震撼,10月間實際上已解體。德國對西線的大反攻遭到失敗。協約國軍隊到1918年10月收復了德軍佔領的法國領土及比利時部分地區。德國軍隊士無鬥志,民心渙散,在廣泛的政治騷亂中,德皇威廉二世於11月9日退位。11月 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訂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舍終。

  0700年11月11日 宰相狄仁傑逝世

在1314年前的今天,0700年11月11日 (農曆九月廿六),宰相狄仁傑逝世。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五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官至鳳閣鸞臺平章事、內史。

狄仁傑爲官,正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爲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爲憂,後人稱之爲“唐室砥柱”;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曆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2張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聞訊泣言之:“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後又封之爲樑國公。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爲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謂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

  1924年11月11日 中山大學成立

在90年前的今天,1924年11月11日 (農曆十月十五),中山大學成立。

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廣州,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和發源地。但直至1923年,廣東全省的學校還寥若晨星,僅有嶺南大學、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公立法科大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公立醫科專門學校等幾所高等學校,顯然廣東的教育事業不能適應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的需要。基於此,翌年(1924年)初,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校: 1924年1月24日籌辦的黃埔軍校,以及2月4日頒佈兩道大元帥令着手籌辦的國立廣東大學。

其中,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的資源被成功優化整合,形成一個整體——國立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從此開始在中國的教育史和教育格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產生着重大影響。

在中山先生的關懷和指導下,國立廣東大學建校之初雖然諸事紛繁,但各項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鄒魯爲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在1924年6月21日廣東大學舉行校長就職和學生畢業典禮時,他委託總參議胡漢民代表大元帥在會上宣讀了訓詞“學海汪洋,毓仁作聖,大學畢業,此其發軔。植基既固,建業立名,登峯造極,有志竟成。爲社會福,爲邦家光,勖哉諸君,努力自強。”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3張

1924年11月11日國力廣東大學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典禮大會。但因爲中山先生要於11月13日離粵北上,公務相當繁忙,無法脫身在臨大會,他便將儒家經典《中庸》第二十章中講述儒家求知行事方法的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錄下來,手書國立廣東大學成立訓詞"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並委託廣東省長鬍漢民代表他致訓詞。這是中山先生給其創辦的廣東大學留下的最後遺訓,他的教育理念濃縮在這句訓詞中,80餘年來成爲廣東大學(中山大學)所遵循的校訓,也是其靈魂所在。

  1949年11月1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

1949年11月11日 (農曆九月廿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4張

1949年10月25日中央軍委決定,以第十四兵團機關、軍委航空局和第四野戰軍六分部爲基礎,組建軍委空軍領導機關。劉亞樓任司令員,肖華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任參謀長,常乾坤任副司令員兼訓練部長、王弼爲任副政治委員兼工程部長。11月11日,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至此,空軍正式成爲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

  1989年11月11日 美國最大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服役

1989年11月11日 (農曆十月十四),美國最大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服役。

1989年11月11日,美國海軍目前最大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亞伯拉罕-林肯”號在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被編入現役。

這艘美國目前最先進的航空母艦排水量爲十萬噸,全長一千零九十二英尺,是美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亞伯拉罕-林肯”號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中的第五艘。它在建造過程中,吸取了美國軍艦在以往戰鬥中的經驗教訓,其裝甲防護裝置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5張

該艦的防空武器還包括“麻雀”艦對空導彈和密集陣武器系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