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葉桂(1667-1746年),字天士.號香巖,晚號上津老人,江蘇昊縣人.葉桂出身於世醫家庭,祖父葉紫帆擅長兒科,行醫40多年,以醫德高尚、治病不分貧富而名噪吳中.父親葉陽生,喜好琴、詩、書、畫,也精於醫理,所治病症較爲廣泛,爲鄉里所推重,可惜享年不永,未滿半百而逝,其時葉桂只有14歲。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葉桂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白天向老師習讀經書,晚上隨父學醫,對醫學尤爲熱心,未及弱冠之年便已通讀了《內經》、《難經》等經典醫著,爲日後從醫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父親死後,家庭生活艱難,葉桂放棄舉業,從其父門人朱某學醫並應診。未及數年,他的醫術已超過老師,以至登門求醫者絡繹不絕。葉桂不僅聰明,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能,而且虛心好學,只要聽說某位醫者擅長某技,他總要拜師學藝。在他整個學醫、行醫過程中,前後拜師達17人之多,因此博採衆長,醫道日精。他通過切脈望色、聽聲究原,揭示病症,言之確鑿,就像能見到病人的五臟一樣。他治病多有奇效,對於疑難病症,或就患者平日嗜好而找到得救之法,或就其他醫生的藥方而略加變通,有時並不開藥,僅使患者注意飲食起居而消病,有時在未患病時而預知,甚至預斷數十年後病的結果.對於“病之極難捉摸者,一經診視,指示灼然”.種種遺聞逸事頗多流傳,所以未滿30歲便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遠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可以說,葉夭士是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第2張

葉桂對醫學精益求精,對前人的經驗主張師古不泥,兼收幷蓄,反對那些盲目效仿,偏執一方以及以人試藥的流弊陋習。他曾說:“劑之寒溫,視疾之涼熱。自劉河間以暑火立論,專用寒涼。東垣論脾胃之火,必務溫養,習用參附。丹溪創陰虛火動之論,又偏於寒涼.嗣是宗丹溪者,多寒涼;宗東垣者,多溫養。近之醫者,茫無定識,假兼備以偉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劑,而無有成見.蓋病有見症、有變症、有轉症,必灼見其初中轉變,胸有成竹,而後施之以方.否則,以藥治藥,實以人試藥也。”他認爲,作爲一個醫生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高超的醫術,決不可把病人的性命當兒戲。因此臨終之前,他告誡子女說:醫可爲而不可爲,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這充分反映了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值得後世汲取.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第3張

葉桂幼承家學,始以兒科爲主,以後拜師多人,博採衆長,學力日進,由內科而“貫通各科”。特別是受溫病學家周揚俊的影響,對溫熱病的研究較爲深入,著有《溫熱論》一書。從吳有性首倡《溫疫論》,周揚俊著《溫熱暑疫全書》,至葉桂《溫熱論》的問世,反映了吳中溫病學派逐步發展成熟的歷史過程。《溫熱論》是葉桂在吸取前賢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心得而撰成的闡述溫病學的論著。全書詞簡意深,論析精闢,說理透徹,是中醫溫病學中一部高度概括、提綱摯領的重要代表作,它對溫熱病的發生與變化、診斷與治療以及預後的順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藥,在溫病學派中起到了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作用。葉桂《溫熱論》的問世,標誌着溫病學說理論體系的確立和吳中溫病學派的正式形成.如果說金、元以來,特別是明末吳有性等人開創了溫病學說,對溫病學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的話,那麼直到清代前期,溫病學說才漸趨成熟,從病因病機到辨證施治,有了較爲完整的理論體系,形成了專門學說。而葉桂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章虛谷在《醫門棒喝》中作了這樣的評價:“邪之寒熱不同,治法迥異,豈可混哉!二千年來,紛紛議論,不能辨析明白。近世葉天士始辨其源流,明其變化,不獨爲後學指南,雨實補仲景之殘缺,厥功大矣。”與葉桂同時或稍後,蘇州的許多醫家都在溫病研究方面取得了成績,較爲著名的如薛生白、繆遵義等.前者著有《溼熱論》,着重於對溼溫病的探討,後者著有《溫熱朗照》,着重於整理前人對溫病理論闡發的心得。他們與葉桂被並稱爲“吳中三大家”。在他們的影響下,溫病學的研究率先在吳中地區形成中心,並很快擴散出去,掀起了溫病學研究的高潮.因此,稱葉桂爲吳中溫病學派的創始人絕非虛譽。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第4張

葉桂對醫學的貢獻,不止在溫病學方面,在雜病診治方面,也有許多創見.葉桂在診治疾病方面的醫療經驗,在《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中有較爲集中的反映。該書以醫案形式介紹了他診治溫熱病、內科雜病以及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病症的案例,在古代個人醫案著作中最負盛名,刊本達數十種之多.他的醫術見解和方治特色,在這本書中有充分的反映,要而言之:第一,胃陰學說。金元時期的醫學名家認識到脾、胃的重要性,視之爲人體“硫柱”。但是具體論述則各有偏頗,有的重在陽氣的升發,有的將脾、胃合一而議.明代醫家雖然注意了“脾陰”,而對“胃陰”卻未引起重視。葉桂倡言胃陰,使脾、胃學說得到新的發展。他認爲,脾、胃有別,互爲表裏,脾氣主升,得陽始運,胃氣主降,柔潤則安.因此,治脾應甘溫升發,治胃宜甘涼通降。脾、胃分治,是葉桂的獨到見解。他關於甘涼育養胃陰的方法,被認爲是“超出千古”之論。第二,調補奇經八脈學說。葉桂重視奇經辨證,結合個人實踐,發展了奇經八脈的辨證論治法則。在生理上,他認爲奇經有收攝精氣、調節正經氣血以及維續、護衛、包舉形體的作用;在病理上,凡肝、腎、脾、胃之病,久虛不復,必延及奇經;在辨證上,奇經之病須分虛實;在治療上,常須通、補兼施。第三,久病入絡說。葉桂認爲,凡寒、暑、勞形、陽氣受損、嗅怒動肝、七情鬱結等,均能造成氣血阻滯而傷人經絡.初病氣結在經,久病血傷入絡,是葉桂在雜病診治方面的著名論點。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第5張

他認爲,絡病的治療,應以辛潤通絡爲用藥原則。第四,中風病議.葉桂認爲中風諸症,皆爲“身中陽氣變”所致。他在《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中有中風病的專論,指出造成陽氣動變的因素有二,一爲肝風內動,二與心腎相關.病機既明,在治療方面,應注重補腎水、養心血、平肝木等方法.此外,他最先描述了猩紅熱的舌象,對於血癥、產後病、兒科病、老年病等均有豐富的臨牀經驗.葉桂不僅醫術精湛,而且爲人敦厚.他對於前來就醫的達官貴人,索費甚高,毫不通融,而對於貧病無告的貧民百姓,則往往不收分文,甚至還以藥相贈。在清人的文集、筆記及方誌資料中,記載了不少關於他醫術精湛、助人爲樂的故事。清代的蘇州狀元石楹玉在爲《本事方釋義》作序時說道:“餘生晚,不及見先生。然吳中父老皆樂談其軼事,書之雖累犢不能盡,謂爲當今之扁鵲、淳于意可也。”吳中父老對葉桂的遺聞逸事津津樂道,正表明了人民羣衆對他的敬慕之情.

葉桂: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清代最爲著名的臨牀醫學家 第6張

葉桂的學術思想和實踐,在燦爛的祖國醫學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在此,我們可以借用餘瀛鰲、陶曉華先生的一段話對他的一生進行概括:“總結其治學特點,就是廣訪名師,博取衆長,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加上刻苦鑽研,終成一代名家.他在醫學上的突出貢獻是:創立了溫病的辨治體系;較完整地介紹了他個人的學術臨牀經驗,爲後世時方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方藥和醫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