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徐旭生有着哪些著作理論?參與了哪些歷史發掘

徐旭生有着哪些著作理論?參與了哪些歷史發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旭生由於對考察團的卓越組織領導,獲得以瑞典國王名義頒發的勳章。我國政府爲這次考察出紀念郵票一套——這是我國第一次爲學術界出版發行紀念郵票。

徐旭生的後半生辛勤耕耘於史學領域。1933年前往西安,組織了西北地區第一個考古機構陝西考古會。主持寶雞鬥雞臺遺址的發掘工作達數年之久。寫有《陝西渭河附近考古調查報告》、《陝西最近發現之新石器時代遺址》等學術論文。

從1932年起,他開始探索中華民族的形成問題,專心研究中國古史傳說,並著有《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他認爲,中國古代部族的分野,大致可分爲華夏、東夷、南蠻三個集團。這三大集團相互鬥爭,後又和平共處,終於完全同化,漸次形成後來的漢族。其中經歷三大變化:一是華夏族與東夷族漸次同化;氏族林立的中國漸次合併,形成若干大部落。二是黃帝死後,高陽氏出現,這已是民族社會末期,生產力有所發展,貧富分化,勞心與勞力分工;而帝顓頊的“絕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對後來有很大影響。三是大禹治水後,氏族制度逐漸解體,變成了有定型有組織的王國。

徐旭生有着哪些著作理論?參與了哪些歷史發掘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早在公元前22世紀末就建立了。但長期以來,夏代卻是考古方面的一大空白點。徐旭生根據文獻記載,經過認真細緻的研究,在《略談研究夏文化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有兩個地區應該特別注意:一是豫西地區的洛陽平原以及嵩山周圍,尤其是潁水谷的上游登封、禹縣一帶;二是山西省西南部分汾水下游一帶。1959年夏,72歲高齡的徐旭生親自奔赴豫西地區,對“夏墟”進行實地調查,踏察了告成、石羊關、閻砦、谷水河、二里頭等重要遺址,寫成《1959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

1964年春季,他又親臨偃師二里頭工地,具體指導遺址的發掘工作,探察期間,他謝絕地方政府的照顧,每去一地,隨身帶着一小卷鋪蓋,和年輕人一起坐硬座,住工棚,吃普通伙食,誤了吃飯時間,就買點紅薯饃饃充飢,常常一天步行40多裏。有一次遇上大雨,人們勸他坐大車,他不同意,堅持脫鞋光腳在泥濘路上步行。不管白天多麼勞累,他晚上都要堅持在煤油燈下,詳細地記錄調查收穫和心得,他這種不畏艱辛,一心爲科學事業的雄心,愈老愈堅。爾後,二里頭、告成、下馮、陶寺等遺址先後發掘。目前,屬於二里頭文化的遺址已發現一百多處,正式發掘的一二十處,取得了巨大考古成果。徐旭生不愧爲夏文化探索的開拓者。

徐旭生有着哪些著作理論?參與了哪些歷史發掘 第2張

徐先生的精神感人至深。與他一起工作多年的黃石林在《徐旭生先生傳略》中寫道:“徐老的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羣書,是一位淵博的學者。他的爲人正派、耿直、真誠、樸素,處處都是我們的表率。他那慈祥和藹的學者風度,爲學術研究而辛勤努力,工作上認真負責,治學上嚴謹求實,堪稱一代師表,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