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荀子是誰 荀子介紹 荀子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荀子是誰 荀子介紹 荀子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荀子是出生於公元前約313年,並逝世於公元前的238年,周朝戰國後期的趙國人。荀子是戰國時期的一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在政治方面、文學方面、哲學方面和教育上取得的成就都堪比卓著,至今仍對後人的相關研究具有深遠影響的人。  

荀子是誰 荀子介紹 荀子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荀子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四處遊學的人。從其十五歲的時候就開始了遊學生涯,且在其十五歲至七十歲左右之間,曾三次遊學至齊國,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一職的人。荀子也是曾在楚國擔任蘭陵令,並最終逝於楚國的人。

荀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引用“賦”的名稱,並在寫賦的時候第一個選用“問答體”的人,他同時也是被世人列爲“辭賦之祖”之一的人。

荀子是著作集《荀子》、《仁學》和《勸學》等著作的作者。“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被稱之爲其名言名句而被世人所佳贊和引用。

荀子是對儒家思想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的人。

在人性問題的研究上,荀子是主張“性惡論”,強調“人性本惡”的本性,而對主體天生就被賦予的道德觀念持否定態度,並強調後天的培養和教育對人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的人。

荀子是我國的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倡“尊師重教”價值觀念取向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天地君親師”的教育觀念流傳至今。

荀子是哪裏人

荀子出生於公元前約313年,逝世於公元前238年,享年75歲。具史書上記載,荀子出生於趙國,是周朝戰國後期的趙國人,也就是現如今隸屬於我國西南部的山西安澤地區。  

荀子是誰 荀子介紹 荀子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第2張

後人之所以對“荀子是哪裏人”討論紛紛、爭執不下,大致是由於荀子的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遊學旅途當中,分別去過齊國、楚國、秦國和趙國,尤其是在齊國的“稷下學宮”中度過的時間最長,且三次往返齊國之地。因此,遊學之地無數,居所之處也比較多,而且其最終的逝世之地也並不是在趙國的原因。

根據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一書中所記載,荀子早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就來到了齊國,開啓了他的遊學之路,這一行便一直持續到荀子70歲左右的時候才離開。但在這期間,荀子還曾去過秦國、楚國和趙國等地,但在這些地方停留的時間都不長,又重新回到了齊國。

但在公元前266年,因齊國的君主聽信讒言,罷免了荀子“祭酒”之職,不得志的荀子便遊學來到秦國,但是在秦國,荀子滿腔文學卻也並未得到君主的重用,而後遊學至趙國,沒想到,在趙國荀子的文學之道仍未在當地發揚光大。

直到公元前264年,齊國的新君主繼位時,荀子才得以重返齊國,當時荀子已經年過花甲,本以爲此次重返齊國會像當年離開齊國那樣重新獲得光輝,但因再次遭到小人妒忌,且此時的齊國朝政甚亂,無奈之下,荀子便又離開了齊國,來到楚國蘭陵,並最終老死與此。

荀子字

荀子,字卿,因此也可以尊稱荀子爲荀卿。卿字,從古至今共有七種用法:  

荀子是誰 荀子介紹 荀子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第3張

一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後,特別是在秦漢的時候,“卿”字一直是用來代表一種非常貴重的職稱,或用來稱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一種代名詞。如廣爲人知的“卿相”,即代表古代王朝中執掌職權的大臣。這在現如今就好比中央行政機關的部長一職。

二是代表對人的一種尊稱,以此來表示對人的一種尊敬或愛戴。如世人稱謂荀子爲荀卿,即表示世人對荀子的尊敬之意。

三是從唐代時期開始,卿字是君主對於臣民的一種專用稱謂。如古代的君主稱臣民爲“愛卿”。這種用法一方面主要得源於魏晉時期,“卿”字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稱謂,以表示二者之間一種親切的感覺;另一方面也是借鑑了唐朝時期,“卿”字被廣泛用於官場、宮廷之間國君對臣子的稱呼。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不難解釋,爲什麼我們在觀看古代的影視戲劇時,總是能夠聽到皇帝稱臣民爲“愛卿”,臣民之間互稱“卿家”了。

四是古代時期,朋友之間或夫婦之間的相互愛稱,用以表示男女之間非常親暱的感情,如卿卿。

五是在秦代以前表示“將領”的意思。如秦代以前的天子、諸侯和將帥,都可用卿稱之。

六是與“慶”同意,代表祥和、幸福、安康的意思。

七是百家姓中的一個姓氏。

 孔子荀子

孔子和荀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荀子則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代表人。孔子與荀子雖然都崇尚儒家思想,但他們在“禮”上所持有的觀點卻不同。  

荀子是誰 荀子介紹 荀子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第4張

孔子認爲,禮在本質上是代表一種仁義的存在,禮中包含仁義之意。而禮與法律的關係卻不是很密切,並不像荀子主張的那樣,禮需要法律來進行約束和管理。因此,孔子主張,禮與仁義的關係更爲密切,要規範人的行爲規範和道德觀觀念,就需要人的仁義。

相對孔子的禮而言,荀子的禮便具有明顯的不同。荀子也非常重視禮的相關評論,在如何對禮進行約束和規範上,荀子更加傾向於用法律的手段對禮的作用。因此,荀子主張,禮與法的關係更爲密切,要施禮必先起法。

造成孔子與荀子在禮上所持觀點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各自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原因。在禮論的形成過程中,孔子是基於國家實行“仁政”的前提之下,而荀子則是主要以儒家的思想爲中心,但同時又兼容法家思想的精髓,將禮視爲基本綱領,法作爲基本準繩,主張禮法並用。

在世人眼中,荀子的思想相對於孔子的思想而言,可能要更實用一些,孔子的思想比較理想化,但二者各有所長,這些思想不僅在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乃至影響至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