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墨子·公輸》原文是什麼?怎麼去理解?

《墨子·公輸》原文是什麼?怎麼去理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公輸》原文是什麼?怎麼去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墨子·公輸》原文:

公輸般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般。公輸般曰:“夫子何命焉爲?”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藉子殺之!”公輸般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般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將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爲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類。”公輸般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輸般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般曰:“諾!”

《墨子·公輸》原文是什麼?怎麼去理解?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王曰:“必爲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爲天下富,宋所爲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鬆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般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般。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禦有餘。公輸般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禦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納也。故曰:治於神者,衆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衆人知之。

【鑑賞】本篇無論在理論和實踐,還是在邏輯與辭章上,都堪稱典範。運用墨子兼愛非攻學說,體現墨家抑強扶弱、任俠仁義的精神。

墨子聽到魯班“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便從魯國起身,“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找魯班和楚王辯論說:“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這是兼愛非攻理論的實踐,體現了墨子抑強扶弱、任俠仁義的精神。

墨子見魯班,魯班問:“先生有何見教?”墨子巧設計策說:“北方有人侮辱我,想請你殺他。”魯班聽了很不高興。墨子說:“我送你十兩黃金。”魯班說:“我講仁義從來不殺人。”

墨子說:“你造成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楚國土地有餘,人口不足,犧牲自己本來不足的人口,爭奪本來已有富裕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宋國無罪,卻去攻打,不能說是仁。懂得了這些道理,而不爭諫,不能說是忠。爭諫而不能制止,不能說是強。你講仁義從來不殺一個人,卻去殺宋國許多人,不能說是知道類推之理。”魯班被說服。

墨子對楚王說:“如今有一個人,放着自己的豪華轎車不坐,卻想偷鄰居的破車。放着自己的錦繡衣裳不穿,卻想偷鄰居的黑粗布褂。放着自己的精米肉食不吃,卻想偷鄰居的糠糟飯食。這算什麼人?”楚王說:“他必定患了偷竊病。”

墨子說:“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就像豪華轎車和破車的比喻。楚國有云夢澤,犀牛麋鹿滿地,長江漢水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連野雞野兔狐狸都沒有,就像精米肉食和糠糟飯食的比喻。楚國有高大松樹、漂亮梓木和楠木樟樹,宋國卻沒有像樣的大樹,就像錦繡衣裳和黑粗布褂的比喻。我認爲大王攻打宋國,跟這三個比喻同類。大王必定傷害道義,又達不到目的。”

墨子止楚攻宋,運用攻擊矛盾的談辯技巧。在辯論中,指出對方議論的邏輯矛盾,以駁倒對方論點,這便是歸謬法。墨子運用歸謬法,使魯班不得不在道義面前服輸。又使用以小比大,以淺喻深的比喻論證,以理服人。

在邏輯與辭章上,本篇是應用比喻論證“譬”和歸謬論證“推”的典範。根據《小取》的定義,比喻論證“譬”,是“舉他物而以明之也”。本篇巧妙設計“文軒與敝輿”、“粱肉與糠糟”、“錦繡與短褐”三個比喻,論證楚國攻伐宋國的非正義性。

《墨子·公輸》原文是什麼?怎麼去理解? 第2張

根據《小取》的定義,歸謬論證“推”,是“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予之也”。本文先寫明魯班不取墨子“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的假設請求,標榜“吾義固不殺人”,但卻“爲楚造雲梯之械,將以攻宋”,這種“義不殺少而殺衆”的行爲,與前文魯班所標榜的“吾義固不殺人”是自相矛盾的論點。墨子論證“殺少”跟“殺衆”同類,批評魯班“不可謂知類”。這是用歸謬論證“推”,指出對方的邏輯混亂。《小取》規定論證的規則,是“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即遵守同一律矛盾律。墨子的說辭,是典型的歸謬論證“推”。

《公輸》是一篇完整的記敘文,生動地體現了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他不辭勞苦,巧於駁辯,大義凜然,智勇雙全。他爲阻止強楚攻伐弱宋,千里迢迢,前去止戰。通過與魯班、楚王的論辯,沙盤比試,制止了一場血戰。在論辯中,墨子語言犀利,邏輯清晰,有理有節,扣人心扉。本文被選爲學校語文教材,並被改編爲小說戲劇,可謂膾炙人口,傳誦不衰。

辯論是使用言詞的戰鬥,所以叫舌戰。《史記·平原君傳》說:“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黃宗羲編《明文海》卷93說:“春秋戰國之時勢,在重口舌戰伐也。”“審時酌勢,在口舌戰伐。”“數言而佩印,一戰而師君。”這都可用來形容墨子的善辯。

墨子教導弟子“能談辯者談辯”,以談辯爲專門的教育科目,使墨家得以總結中國古代辯學,從而與希臘邏輯和印度因明,並列爲世界三大邏輯之源,爲人類思維科學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