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揭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學習方法

揭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學習方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作爲一個教育大家,並且他自身博學多識。在我們都學過的《論語》中,就包括了很多他的學習方法,這也是他教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其理念至今都流傳下來,對當今的學習依舊有着不錯的啓發作用。  

揭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學習方法

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

1、多讀多悟。孔子到了晚年,偏偏喜愛上了《易》,其癡迷程度,常常看了三遍也不厭煩,並且從中獲得衆多啓發。這說明孔子是一個學到老,活到老的人,這種人能夠在二千多年前存在,真的是稀缺,至少當今社會一直提倡這個,也沒看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下來。

2、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從師襄來學習古琴,剛開始的時候,一首曲子就足以讓他練了十來天。之後,師襄想讓他換一首曲子,孔子不讓,依舊練着這個曲子,說自己沒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又過了一段時間,說自己沒能領悟其中的音樂形象,繼續鑽研這個曲子。一個月之後,孔子就能這個曲子就是《文王操》,他從一個業餘者,卻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專業人士的水平,可見學習就得要專而不是廣泛學習。

3、學以致用。鬼神這些東西,孔子是相信其存在的,但是卻不去學習,因爲在他的眼裏學這些東西是毫無價值,沒必要花時間去研究他們。可見學習是要有目的性,那就是可以用來研究現實世界的問題。

4、學會放鬆自己。孔子曾跟自己的弟子子路說過,叫他多去學學詩歌,當時的詩歌是可以唱的,就跟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樣。可見在孔子的眼裏,學習的同時,也要附加音樂放鬆自己。

5、鍛鍊身體。本身孔子就不是一個弱不經風的人,而是身材高大,是一個擅長射箭的人,常常告誡自己的學生也要多去射箭,以此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6、用心去學,以快樂的心態去學習。在孔子的眼裏,一個人的學習好壞,就在於其抱以如何的心態去學習,只有快樂的心態,纔可以學好,並獲得其中的真諦。

 孔子臨終遺言

曾在一次考古發現中得到一個好消息。關於春秋時代的竹簡被出土,據相關考證,共有168片。這批竹簡完整地記錄了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孔子先生的臨終遺言。這無疑是我國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揭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學習方法 第2張

孔子畫像

關於這一竹簡,剛發現時它是被包裹在一做工很有考究的一豬皮囊內,並且它的囊外塗了大概有一寸厚的保護層,與空氣隔絕。在其中竹簡又被分成21捆(大概每8個一捆),分別裝在絲綢質的袋子內。關於它的包裝風格很像是現在中秋節的高檔月餅盒。這一個消息一流傳出去,就受到了廣大羣衆以及考古學家的關注。關於後續的調研工作就用了將近500多名的碩士以及百名的博士生。

對其竹簡所記載的相關內容,這份孔子臨終遺言是有一位自稱是孔子的後代---孔健所杜撰的。作爲一名在中國國內宣揚儒家精神的孔子後人。用這份遺言來增加大衆羣體對偉大孔子的崇拜和敬重感,包括自己是“孔子正宗嫡系”的身份更加受重視。關於遺言的真僞,實質上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他確實反映了孔子和儒學的真正本質,並且還體現了孔子教學的特點和服務對象。歷程2000多年以來,孔子教學的人物一直都是延續這份遺言來做的。關於統治者也都是按照這份要領來統治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

 孔子哪國人

在如今重視傳統文化的社會,各個國家對歷史名人都很擁戴,就好像韓國人把屈原弄過去成爲自己的,甚至把端午節也認定是自己民族的,這種行爲恬不知恥。誰都知道,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他對於我們古代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可惡的韓國人還想把孔子搬走,貼上他們韓國人的標誌,卻不知道,孔子早早打上了中國的烙印,他是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是地道的魯國人。 

揭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學習方法 第3張

周遊各國的孔子

雖然孔子的國籍已經很清楚,但是對此的爭論依舊不休。更爲可笑的是,孔子在中國,常常遭到我們惡意的批鬥,在文革時期就被提出要打倒,而到了韓國,韓國人對他是普遍的尊敬。可見,在幾十年前,我們就已經缺失了文化的根,與傳統文化很難相聯繫,把孔子都給拱手讓給了韓國,讓他們將其奉若至寶。

在1934年,那時候還處於民間時期,出現了一本雜誌叫《論語》,其中就有一篇文章就是論《孔子的國籍》,我們不管它的作者是誰,只知道文章上提到。在80多年前的日本,有個名叫廣田弘毅的人,他每天都離不開論語,在出任日本的首相之後,常以論語作爲自己的口頭禪。

不僅僅是日本,連德國都要來摻這一腳,龔特作爲德國的專家,認定孔子是北種人,而具體的論述不詳。可見德國的孔子說,這只不過是一個笑談罷了,雖然德國還建立過一所孔子廟,這樣看來,誰又能說孔子當年沒有到過海外遊玩呢。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想,孔子是和國籍其實並不重要了,只知道他對世界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因此哪個國家都想把孔子佔爲己有,可以諒解。

  孔子論孝

孝這個字,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上邊有老,下邊有子,而老代表着兩個年老的雙親,而子代表他們下面的子女們。因此孝就是身爲子女,就要孝順父母;而且又有子揹着老的意思,意味着在父母年老之後,行動不便,子女們需要揹着父母代步,充滿着感恩之情。  

揭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學習方法 第4張

孔子跟弟子論孝

關於孝,在《論語》中,孔子曾多次提到,並且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跟自己的弟子討論孝的真諦。

孔子說:“當我們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了的時候,得觀察他的所作所爲;假如你能做到三年不去改變父親的方向,那這就是孝。”在他的眼裏,孝就是對父親的百依百順,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來改變他的行爲,對他有所不滿,這就是不孝。

子游曾問過孔子,什麼纔是孝,孔子說:“如今什麼纔是有孝的人呢,那就是能夠贍養自己的父母。人雖然能夠養活的了狗和馬,但是對它們不尊敬,這又有何區別呢。”可見孔子認爲在贍養父母的同時,還得需要對他們尊敬,是晚輩對長者的尊敬,即位孝。

孔子說:“你的父母都還在活在人世,作爲子女的就不應該出遠門,如果非得出遠門,那就去一定的地方,一定要回去。”孝是日常的,需要對父母不斷地贍養,需要常常服侍在父母左右,而不能出遠門,讓他們擔憂。

孔子說:“關於父母到底是多少歲,我們是不能不知道的。一方面替他們長壽感到竊喜,另一方面對他們年老了感到憂傷。”子女需要在意父母的年齡,對他們年齡的關心,就是孝。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