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戴名世有哪些文史成就?《南山集》可名垂後世

戴名世有哪些文史成就?《南山集》可名垂後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別號憂庵,晚號栲栳,晚年號稱南山先生。死後,諱其姓名而稱之爲“宋潛虛先生”。又稱憂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戴名世20歲授徒養親,27歲所作時文爲天下傳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應試。二十六年,以貢生考補正藍旗教習,授知縣,因憤於“悠悠斯世,無可與語”,不就;漫遊燕、趙、齊、魯、越之間。康熙五十年(1711),左都御史趙申喬據《南山集·致餘生書》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蹟,參戴名世“倒置是非,語多狂悖”,“祈敕部嚴加議處,以爲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發,被逮下獄。五十二年二月初十日被殺於市,史稱“南山案”,戴名世後歸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戴名世有哪些文史成就?《南山集》可名垂後世

戴名世在文學、史學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成就。從《南山集》中可看出他的散文是沿着明代唐宋派的道路在發展,有其特色。他與桐城派方苞交往甚密,論文主張對桐城派古文的發展有一定影響。他認爲作文當以“精、神、氣”爲主,語言文字爲次(《答張、伍兩生書》)。他又認爲文章之所以能傳神,關鍵在於“義理”,而“語氣”則是從屬之物(《有明歷朝小題文選序》)。他提倡文章要平易自然而言之有物,反對藻飾剽竊,認爲“自然之文”纔是文章的最高標準,而文章只有講究“精”與“神”才能達到“自然”的境界。同時,他又指出自然之文也必須“道、法、辭”三者均備,即思想內容、結構法則與語言應當完美結合,三者缺一不可(《與劉言潔書》、《己卯行書小題序》等)。所有這些主張都爲桐城派的形成奠定了相當的理論基礎。

戴名世文章以史論、史傳、遊記、序跋爲主。他對史學很感興趣,時常傾慕司馬遷、歐陽修獨自修撰《史記》、《五代史》。他每讀《史記》,聯想今世,常感慨激發,痛惜明清之際許多可歌可泣的忠臣義士以及許多使人痛恨的亂臣賊子事,皆湮沒於世,而有明一代的成敗得失,也不得聞之於後人。因此他決心仿效司馬遷、歐陽修,立志修撰《明史》。

戴名世有哪些文史成就?《南山集》可名垂後世 第2張

這樣他在漫遊天下時就有心收集軼聞遺編,特別是有關南明王朝的史事。他曾說自己“二十年來,搜求遺編,討論掌故,胸中覺有萬卷書,怪怪奇奇、滔滔汨汨,欲觸喉而出……欲將之名山中,洗滌心神,餐吸沆瀣,息慮屏氣,久之乃敢發凡起例,次第命筆”(《與劉大山書》)。由於他生活十分窮困,藏書甚少,又忙於教書,亦無閒瑕,因此他本來是準備等材料蒐集全之後,年老退隱名山,專事著述,但此願未了而大難猝然臨頭。他著述的志願雖然最終未能完成,但《南山集》一書亦可名垂後世,足彰其志。他所撰的史論、史傳等,算是對行遊天下、考稽放失舊聞的一個小結。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