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文學、書法等方面,虞世南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在文學、書法等方面,虞世南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是南陳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所編的《北堂書鈔》,爲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祕監集》 四卷。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要成就

文學

虞世南文章婉縟,與徐陵相似。曾勸太宗毋爲宮體詩,而其詩除《詠蟬》等少量有興寄、邊塞詩較剛健外,其餘多爲應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容則比較空泛。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其中後三首詠物詩分別寫竹、蟬和風,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像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藉、受制於它物。其描摹狀物、託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清代沈德潛在評論《從軍行》二首時就稱此詩(即《蟬》)“猶存陳隋體格,而追逐精警,漸開唐風”。

在文學、書法等方面,虞世南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書法

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書後品》列其書爲上之下品,評雲:“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云之上”。《書斷》卷中列其隸、行書爲妙品,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峯,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述書賦》雲:“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宣和書譜》卷八以爲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後先,又以歐、虞相論曰:“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爲優”。宋黃庭堅有詩讚其代表作《孔子廟堂碑》:“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唐李嗣真《書後品》評其書爲“上下品”。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爲,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誌銘》、《摹蘭亭序》等。《唐人摹蘭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爲虞世南的墨跡。

在文學、書法等方面,虞世南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2張

思想

虞世南從儒學爲規,修身力行。唐太宗常引進談論,共觀經史,每論及歷代爲政得失,必有規綱,多有補益。強調學習經史,認爲自古聖賢。“勸乎學而立其名”,若不學,則“沒世而無聞”。崇尚孔子“節用而愛人”的思想主張薄葬。認爲古時帝王所以薄葬,不是不想榮其親,然而高墳原壠,珍寶奇物,實所爲累。聖人深思遠慮,安於薄葬,是爲長久之計。虞世南爲一代儒臣;對擴大儒學影響起一定作用。

藏書

虞世南祕書監任職時,充分利用國家藏書,主編《北堂書鈔》160卷。北堂是祕書省的後堂,故名。全書分19部,下分852類,19部內容極爲廣泛,包括帝王、後紀、禮儀、衣冠、儀飾、服飾等部,其中彙集了大量的儒學資料,起着傳授知識,臨文備查的作用,爲唐代四大類書之一。又奉敕參撰《羣書治要》50卷,輯錄經史譜子有關治國興衰政跡之文,始上古,終晉代,凡採經書12種,10卷;史書8種,20卷;子書,四書7種,20卷。多本唐初善本,前代名儒桓譚,仲長統等人政論,亦賴此書得其梗概。個人收藏書畫作品甚多,亦有圖籍存於家。收藏品鈐有“世南”等印章。

著有《兔園集》10卷,另有詩文集10卷行於世。原有詩文集30卷,由褚亮作序,但已散失不全。《全唐詩》編其詩1卷,《全唐文》收錄有其詩文及奏疏。民國張壽鏞輯成 《虞祕監集》4卷,收入 《四明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