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樑汾南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樑汾南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樑汾南行

納蘭性德 〔清代〕

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清商。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炎涼。等閒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應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

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被風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從此羈愁萬疊,夢迴分付啼螿。

譯文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樑汾南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盼望着銀河的出現,入夜的時候卻偏偏下起了悲悽的秋雨。剎那間,園裏的蝴蝶和蜜蜂紛紛飛起,匆匆躲避。是暖是寒。入秋夜雨本是等閒之事,但今晚那絲絲點點的雨聲卻令人攪斷柔腸。應該是因爲此時正是別離送友的時刻,所以這秋雨才這樣讓人斷腸吧。

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彷彿是屏風上畫出的水墨畫。能否請求高高的梧桐樹和燒殘的燈燭細做掂量,不要在此時再添人的愁緒池塘裏,荷葉已經被秋風吹殘,那今夜誰來代替荷葉爲鴛鴦們遮風擋雨呢?你將上路遠行,從此旅途勞頓,夢醒之時,唯有悲切的寒蟬聲相伴。

賞析

詞的上片,詞人開門見山地表述了他與好友聚少離多的現實,所以分別的時候二人愈加地難分難捨。“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清商。”一個“盼”字,寫出了容若與友人的期待。只可恨“天有不測風雲”, “驚入夜,轉清商”,一場突如其來的秋雨隨風而至,一個“驚”字,語意突轉,盡顯出乎預料之意。“盼”與“驚”形成鮮明的對比,詞的感情也由美好的期盼陡然直降,成了失落。“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這場雨來得真的是太突然了,連院子裏的蝴蝶都沒有準備好,嚇得四處翻飛,撲棱着翅膀,鱗粉也飄落下來。一不小心,又驚到了無辜的小蜜蜂。這樣一來,園中蜂飛蝶舞,一片慌亂景象。這個氣候真是變化無常,明明之前還是晴朗溫暖,一瞬間就變得風雨交加、陣陣涼寒。這雨浙漸瀝瀝的,連綿不絕下個不停,而且點點滴滴,敲打着心房,纏綿着柔腸。“甚絲絲、點點攪柔腸”,夜雨愁人,上天看到世間的悲苦,流下眼淚,化作雨水,灑落在人間。如果說之前容若還在隱忍着離別的傷心,這一句開始感情便出現了波瀾。“應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是送友遠行,再一次嚐到了離別的滋味,再一次忍受相思之苦。一個“重”字真是盡顯無奈與怨恨。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樑汾南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到了下片,詞人筆鋒一轉,開始囑咐好友要努力加餐飯,在桂花飄香的時節要如約歸來。“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意境很是空淡疏緲。瀟湘和下片開頭“疑將”連在一起看,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彷彿是屏風上畫出的瀟湘夜雨圖。“瀟湘”二字本就是離愁別恨的代名詞,在這裏無非是納蘭心事的一種寄託。“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這句子納蘭說得婉轉,窗外夜雨梧桐、屋內泣淚殘燭,怎不讓人傷神。因此納蘭說,能否請梧桐和燈燭細做掂量,莫要此時再添人愁緒。“荷裳一被風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已至秋天,荷塘自然也是一片蕭索,此情此景,像極了李商隱那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裏的句子:“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到了“從此羈愁萬迭,夢迴分付啼螢”,納蘭終於將“送別”二字明寫在了詞面上,“雨夜”“寒蟬”渲染了離別的氣氛,離別後,愁惰萬疊,只恨造化弄人。詞人把這樣的話放在詞末,惜別離愁之意溢於言表。

全篇都圍繞着“立秋”和“夜雨”展開,從景物着手,用景物烘托,營造離別的氛圍,悲涼悽切之情更爲細密深透。

創作背景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天,樑汾以母喪南歸,納蘭在他還鄉奔喪時寫下這首《木蘭花慢》爲他送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