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萬里橋記》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萬里橋記》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里橋記

劉光祖 〔宋代〕

《萬里橋記》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爲蜀萬世利。今萬里橋之水,蓋秦渠也。其後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義懷而服之,法度修明,禮樂幾於可復。古今相傳,孔明於此送吳使張溫,曰:“此水下至揚州萬里。”後因以名。或則曰,費禕聘吳,孔明送之至此,曰:“萬里之道,從此始也。”孔明沒又千載,橋之遺蹟亦粗具,非有所甚壯麗偉觀也。以千載之間,人事更幾興廢,而橋獨以孔明故,傳之亡窮。其說雖殊,名橋之義則一。

厥今天下,兼有吳蜀。朝廷命帥,其遠萬里。其於此橋,孰不懷古以圖今,追孔明之道德勳庸而思彷彿其行事?侍御趙公之鎮蜀也,始至,謁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諸葛公,三代遺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與於此?”今其遺蹟所存尚多,而萬里橋者乃通吳之故事。前帥沈公常修廣之,猶陋,弗稱,且易壞,久將莫支。則命釃水,爲五道,樑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風煙渺然,岸木秀而川景麗。公與客登此,蓋未嘗不徘徊而四顧也。茲橋也,過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衆矣。如公所懷,風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爲之記,記其大者而遺其細。若曰橋美名,公又與之爲美觀,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譯文

《萬里橋記》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鑑賞呢? 第2張

自從秦代設置太守,李冰開通二渠道,爲蜀地帶來萬世的利益。現在萬里橋的水,大概就是秦渠。這之後諸葛亮(字孔明)治理蜀地,憑公信仁義的情懷讓所有的人都信服,治理得法制清明,條理井然,禮樂之道差不多都得到恢復。古今都相傳,孔明在這裏送別吳國使者張溫,說:“這裏的水流淌到揚州有萬里之遙。”後一詞爲之命名。有人則說,費禕訪問東吳,孔明送他到這裏,說:“萬里的道路,是從這裏開始。”諸葛亮去世千年,橋的遺蹟也大致具備了,不是怎麼的雄奇壯麗。千年之間,人間世事又經歷了多少次興盛衰亡,而這座橋唯獨因爲孔明的緣故,留存下來,沒有盡頭。這些說法雖然不同,但都是名橋的一種方式。

那時的天下,有吳蜀兩朝。朝廷任命將帥,他不遠萬里來到這裏。他看到這座橋,誰不感懷古代而謀劃當今,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績而想着仿照他那樣去做事?侍御趙公鎮守蜀地,纔到,拜謁孔明祠堂,就命令修繕它。每次都說:“諸葛亮,是三代遺留的才俊。用法律可是人們不怨恨,主持政治可是主君不猜疑,不是把天下看成是大家的,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現在他的遺蹟尚存在還有很多,萬里橋就是他通吳國的故事。前任軍帥沈公常修繕並擴大它,還是很簡陋,不聞名,況且容易毀壞,時間長了就不能支撐。救命疏導河水,把五道樑板全部更換並且用木頭製作屋子在上面。風煙浩渺,岸上樹木茂盛並且山川秀美。沈公與客人經常登臨此處,大概沒有不徘徊和四面觀看的。這座橋,經過卻不能觀賞,觀賞卻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像沈公這樣感懷,風景應不是根本的。

沈公名光祖爲之做記,記錄下它的大胸懷而捨棄它的細枝末節。如果說橋的名字美,沈公又給它以美化,那是不瞭解沈公的人。瞭解沈公的,沒有超過光祖的了。

註釋

聘:訪。

勳庸:功績。

彷彿:相仿。

釃:疏導。

末:非根本的。

劉光祖

劉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卒於宋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歲,登進士第。除劍南東川節度推官。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