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詠歸堂隱鱗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詠歸堂隱鱗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詠歸堂隱鱗洞

王汝舟 〔宋代〕

先生名利比塵灰,綠竹青松手自栽。擬把一竿盤石上,幅巾閒過峽山來。

清時通退一何忙,撫志山西漢仲長。靜覺眼根無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隱德家聲累世聞,考盤幽澗作閒人。夭紅過眼隨榮謝,菊秀蘭香自佔春。

種竹淇園遠致君,生平孤節負辛勤。需賢側席非無意,地遠言輕豈易聞。

註釋

《詠歸堂隱鱗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詠歸堂:位於福建南平藏春峽。藏春峽是當時北宋南劍州文化發祥地、儒學活動中心之一。南劍州守地方官王潮、王汝舟等名人均在藏春峽讀書論學,延平先生李侗有詩《藏春峽》:“詠歸堂裏靜怡神,更步芳亭識趣新。愛竹心虛初長筍,觀梅香散漸含仁。......”

《詠歸堂隱鱗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隱鱗洞:當與詠歸堂同在藏春峽內,其名當出於《曹植全集·矯志詩》“ 仁虎匿爪。神龍隱鱗。”

種竹淇園:正常語序應爲“種淇園竹”,意思並非“種竹於淇園”。北宋詩人黃庭堅有詩“移竹淇園下,買花洛水陽。”淇園竹和洛陽牡丹當時就名滿天下

遠致君:在遠處向國君致意。

生平句:像淇園之竹一樣堅守節操,依仗辛勤。

需賢二句:君王旁側需要賢才,本人也並非無意,但是地遠言輕哪容易讓君王瞭解到我的德才呢。

題解

該詩描寫了作者在福建南平藏春峽讀書論學時懷有的抱負,表現了其以竹自喻的清高雅緻和懷才不遇的心情。

王汝舟

王汝舟(1034——1112),北宋文人,字公濟,晚年號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皇祐五年進士。熙寧中,知舒城縣。元祐間,知南劍州(《嘉靖延平府志》卷九)。歷知建、虔二州。擢京東路轉運判官,徙河東、河北、江西,後官終夔州路提點刑獄。致仕歸,政和二年卒,年七十九。汝舟號循吏,所至皆有治績,又喜讀書,手校書萬餘卷。著有《云溪文集》一百卷,今已佚(《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全宋詩》卷七四七錄其詩八首。《全宋文》卷一八三○收其文三篇。事蹟見《新安志》卷七、《宋史翼》卷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