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歸雁》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歸雁》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歸雁

錢起 〔唐代〕

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譯文

《歸雁》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你爲何如此輕易的從瀟水湘水那樣美麗的地方回來呢?那裏溪水澄澈,沙石明淨,岸邊還有青苔可以供你覓食,你何故不肯呆了呢?

大雁答道:湘靈之神在月夜彈的瑟曲調太傷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絕的曲調,不得不離開瀟湘飛回到北方來。

註釋

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內。

等閒:輕易、隨便。

水碧沙明:苔,鳥類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絃:指瑟。

勝(音shēng):承受。

賞析

這首《歸雁》,雖寫於北方,所詠卻是從南方歸來的春雁。

《歸雁》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詩詠“歸雁”,雁是候鳥,深秋飛到南方過冬,春暖又飛回北方。古人認爲,秋雁南飛,不越過湖南衡山的回雁峯,它們飛到峯北就棲息在湘江下游,過了冬天再飛回北方。作者依照這樣的認識,從歸雁想到了它們歸來前的棲息地──湘江,又從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於鼓瑟的神話,再根據瑟曲有《歸雁操》進而把鼓瑟同大雁的歸來相聯繫,這樣就形成了詩中的奇思妙想。

“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開頭兩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認爲它們飛到湖南衡陽縣南的回雁峯,就不再南飛,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向北返回。瀟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氣候很好,古人認爲是大雁過冬的好地方,所以詩人想象歸雁是從瀟湘飛來的。大雁作爲一種候鳥,每當春來,由南返北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詩人偏要發問,連用兩句設問,一反歷代詩人把春雁北歸視爲理所當然的慣例,而故意對大雁的歸來表示不解,詢問歸雁爲什麼捨得離開那環境優美、水草豐盛的湘江而回來。這突兀的詢問,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引上了詩人所安排的軌道——不理會大雁的習性,而另外探尋大雁歸來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絃),那瑟聲淒涼哀怨,大雁不忍再聽下去,才飛回北方的。這兩句化用了湘靈鼓瑟的傳說。古傳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來有五十弦,因女神彈得聲調悽怨,上帝令改爲二十五絃。詩人發揮豐富的想象並藉助美麗的神話,爲讀者展現了湘神鼓瑟的悽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曉音樂的大雁形象。那麼詩人爲什麼將湘神鼓瑟寫得如此悽哀?大雁爲什麼“不勝清怨”呢?實際上詩人筆下的大雁是從“楚客不堪聽”敷演而來,作者是按照貶遷異地的“楚客”來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聽到湘靈的充滿思親之悲的瑟聲,便鄉愁鬱懷,羈思難耐,而毅然離開優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飛回。詩人藉助充滿羈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達了客居他鄉的羈旅愁思。從歸雁想到了它們歸來前的棲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於鼓瑟的神話,再根據瑟曲有《歸雁操》進而把鼓瑟同大雁的歸來相聯繫,這樣就形成了詩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詩,構思新穎,想象豐富。詩中的瀟湘夜景和瑟聲雖都是想象之詞,但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卻把雁寫成了通曉音樂和富於情感的生靈了。這首詩表面上寫大雁,實際上是寫詩人在春夜的感受。詩中沒有直接說這種感受是什麼。正因爲沒有明白說出,才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歸雁》中的“不勝清怨卻飛來”一句,原來是這首七言絕句構思巧妙新穎,想象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它以獨特的藝術特色,而成爲引人注目的詠雁名篇之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