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抒發的是什麼感受?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抒發的是什麼感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熹的《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抒發的是什麼感受?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抒發的是什麼感受?

創作背景

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爲避權臣韓侂冑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爲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併爲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這是組詩的第二首。

賞析

本詩藉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爲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其中的“蒙衝”也寫作“艨艟”。因爲“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蒙衝鉅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衆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鉅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爲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後寫下來的。

朱熹簡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爲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爲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爲,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爲宋寧宗皇帝講學。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抒發的是什麼感受? 第2張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爲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慶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後,朱熹足疾大發,病情惡化。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幾乎完全失明。朱熹卻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緊整理殘篇,唯一的願望就是要將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統後繼有人。三月初九,71歲的朱熹在血雨腥風的“慶元黨禁”運動中去世。四方道學信徒決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舉行大規模的會葬,這又嚇壞了反道學的當權者,竟令守臣約束。十一月,朱熹葬於建陽縣黃坑大林谷,參加會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朱熹死後,被諡爲“文公“,贈寶謨閣直學士,又追封徽國公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