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七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七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下》共三十八章。三十七章,一是說,如果交友交不到中行之士,就找狂放和狷介的人好了;二是闡述爲何鄉愿是敗壞道德的人。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七節

【原文】

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1。’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爲也2’。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曰:“如琴張3、曾、牧皮4者,孔子之所謂狂矣。”“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5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6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7乎!鄉原,德之賊也。’”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七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萬章問道:“孔子在陳國說:‘何不回去呢!我們那裏的學生狂放而耿直,進取而不忘本。’孔子在陳國,爲什麼思念魯國那些狂放的人?”孟子答道:“孔子說過:‘不能得到中行之士和他相交,又硬要交友的話,那總要交到狂放和狷介的人吧,狂放的人敢於進取,狷介者還不至於做壞事。’孔子難道不想結交中行之士嗎?未必一定得到,所以只能想次一點的了。”

“請問,怎麼樣的人才能叫作狂放的人呢?”答道:“像琴張、曾晳、牧皮這類人就是孔子所說的狂放的人。”

“爲什麼說他們是狂放的人呢?”答道:“他們志大而好誇誇其談,總在說,‘古人哪!古人哪!’可是一考察他們的行爲,卻做不到說的那麼多。假如這種狂放的人還是得不到,便想結交不屑於做壞事的人,這就是狷介之士,這又是次一等的。孔子說:‘從我家大門經過,而不進到我屋裏來,我也並不遺憾的,那只有好好先生了。好好先生,是戕害道德的人。’”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七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孔子在陳”至“不忘其初”:《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和萬章所說略有不同。

(2)“孔子”至“有所不爲也”:《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爲也。’”中道(行),即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合於仁義道德;狂狷,狂放和狷介;狷介,即潔身自好。

(3)琴張:不知何人。

(4)牧皮:不知何人。

(5)嘐嘐:志大言大者;嘐,音xiāo。

(6)夷:此字暫不可解。

(7)鄉原:原,同“願”;鄉愿,就是好好先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