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1)

【原文】

滕定公1薨,世子謂然友2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3,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然友之鄒問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4:‘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5,粥之食6,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爲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7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8:‘喪祭從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9能盡於大事,子爲我問孟子!”然友復之鄒問孟子。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滕定公去世,太子對他的師傅然友說:“過去在宋國,孟子曾和我談話,我一直難以忘懷。現在不幸父親去世,我想請您到孟子那裏問問,然後再辦喪事。”然友便到鄒國去問孟子。孟子說:“這樣很對呀!父母去世,本來就應該讓自己把悲痛盡情宣泄的。曾子說:‘父母健在時,依禮去奉侍;他們去世了,依禮去埋葬,依禮去祭祀。這纔可算是盡到孝心了。’諸侯的禮節,我沒有學過它;即便如此,卻也聽說過:從天子直到老百姓,實行三年的喪禮,穿着粗布縫邊的孝服,吃着稀粥——夏、商、週三代都是這樣的。”

然友回國傳達了孟子的話,太子便決定行三年的喪禮。父老官吏都不願意,說:“我們宗主國魯國的歷代君主沒有實行過,我國的歷代君主也沒有實行過,到你這一代卻來改變成法,這是要不得的。而且《志》說過:‘喪禮祭禮一律依照祖宗成法。’意思是說,我們是有成法可依的。”

太子便對然友說:“我過去不曾做過學問,只喜歡跑馬舞劍。現在,父老們官吏們都對我的主張不滿,恐怕這一喪禮不能夠讓我盡心竭力去做,您再替我去問問孟子吧!”於是,然友又到鄒國去問孟子。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1),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滕定公:文公的父親。

(2)然友:世子的師傅。

(3)大故:重大的不幸。

(4)曾子曰:以下引句見《論語·爲政》,乃孔子所言。

(5)齊疏之服:齊,音zī,縫邊;疏,粗。

(6):音zhān,粥。

(7)宗國:周朝重宗法,魯、滕諸國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之子;其中周公封魯,行輩較長,因之其餘姬姓諸國均以魯爲宗國。

(8)《志》:記錄國家大事的書。

(9)其:世子自指。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