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李之儀《謝池春·殘寒消盡》:此詞爲抒寫傷春相思之作

李之儀《謝池春·殘寒消盡》:此詞爲抒寫傷春相思之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之儀(1048~1117後)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人。哲宗元祐初爲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爲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後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後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塗。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李之儀的《謝池春·殘寒消盡》,一起來看看吧!

李之儀《謝池春·殘寒消盡》:此詞爲抒寫傷春相思之作

殘寒消盡,疏雨過、清明後。花徑斂餘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爲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李之儀《謝池春·殘寒消盡》:此詞爲抒寫傷春相思之作 第2張

【賞析】

此詞爲抒寫傷春相思之作。上片寫清明景象。以殘寒、疏雨總攬清明時晚春節候特徵,而以“花徑斂餘紅”五言四句鋪排清明風雨過後的景象,一句一景,四句輻湊,而斂、縈、穿、沾四個動詞成爲粘合意象的柱軸,使地、池、空、人四幅畫面有聲有色,動靜兼備,錯落有致地由物及人,自然過渡到“正佳時”的主觀感受。下片觸景生情,抒發了作者相思的一片癡情。“頻移帶眼”二句,暗示與所愛者離別日遠,相思目深,乃至爲相思煎熬而懨懨病瘦。“不見”以下數句反覆申發其相思苦楚。於是詞人爲此而問,如此相見離別,離別相思,何時是了?即使頻頻相見又如何?還不是頻頻分離更增添頻頻相思。“何似”二字透出一種無把握的猶疑味道。“天不老”數句辭意遞轉,揭出天公無情,弄得有情人“未偶”。借“天”隱喻不可抗拒的權威。此情此恨何時可了?“分付庭前柳”,以擬人手法寄愁於柳,很別緻,柳芽形如絲結,象徵着詩人心靈物化的愁結,是以景代情,這就是詞人感受到的“濃如酒”的滋味,悲愁苦恨的滋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