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賀鑄《望湘人·春思》:此詞與唐李商隱的詩有相似之處

賀鑄《望湘人·春思》:此詞與唐李商隱的詩有相似之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漢族,出生於衛州(今河南省衛輝市)。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賀鑄的《望湘人·春思》,一起來看看吧!

賀鑄《望湘人·春思》:此詞與唐李商隱的詩有相似之處

望湘人·春思

賀鑄〔宋代〕

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醉魂愁夢相半。被惜餘薰,帶驚剩眼,幾許傷春春晚。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記小江風月佳時,屢約非煙遊伴。

須信鸞弦易斷。奈雲和再鼓,曲終人遠。認羅襪無蹤,舊處弄波清淺。青翰棹艤,白蘋洲畔,盡目臨皋飛觀。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這首詞是感春懷人之作,上闋着重寫景,下闋着重抒情,各有側重又情景交融,將懷人之思表達得深婉曲折。

“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醉魂愁夢相伴”,開篇三句寫春日的清晨,黃鶯嗚叫,春花綻放,微風吹過,香氣瀰漫,這本是一片生機昂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詞人正處在傷春懷人的心情當中,無法排解憂愁,便以喝酒來麻痹自己,將愁緒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來逃避現實。可是黃鶯不解其意,唱和不停,詞人因被吵醒而心情更加煩躁,不禁生出對鶯鳥的厭惡之情。

“被惜餘薰,帶驚剩眼。幾許傷春春晚”,這三句含蓄而細膩地刻畫出詞人懷念舊人的真誠心切。“餘薰”是舊人留下的馨香,可是斯人已去,詞人唯有珍惜她僅留下的一點餘香。“惜”字表現出詞人對舊人的珍惜和無限懷念。詞人日日思念故人,以至於腰帶的剩眼越來越多,“驚”字突顯出詞人消瘦程度之深。

消瘦是源於對伊人的思念,這一句實有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意蘊,柔情脈脈,令人動容。這種憔悴也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和執著。“幾許傷春春晚”一句沉重哀傷,在傷春的情緒中,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念及自己與伊人別離的日子愈來愈久,詞人傷嘆不已。這一句既是對前文“傷春”之情的總結,也領啓了下文關於“春晚”的描寫。

賀鑄《望湘人·春思》:此詞與唐李商隱的詩有相似之處 第2張

“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一句中引用了“湘妃淚竹”和“屈原佩蘭”兩個典故。暮春時節,湘妃竹的點點淚痕猶在;屈原所佩戴的蘭花香草已經老舊了,天氣已進入“濃暖”時分,說明春天即逝,即將入夏。此情此景讓詞人記起當年屢次盛邀佳人,與她在江畔沐風賞月時的歡會情景。

“須信鸞弦易斷。奈雲和再鼓,曲終人遠”,“鸞弦”在這裏指男女主人公之間的交好,可絃斷能夠再續,但佳人遠去,已杳無蹤跡,這蕭蕭琴聲裏的相思幽怨她不曾得知。相會遙遙無期,那悠悠弦鳴裏寄寓着幾多無奈和傷感。

“認羅襪無蹤,舊處弄波清淺。青翰棹艤,白蘋洲畔。盡目臨皋飛觀”,詞人引用曹子建(曹植)《洛神賦》中的典故,把心上人比作步履輕盈,姿態曼妙的仙女,可惜佳人仙蹤無跡,不得追回。遙想彼時佳人在河塘撩弄清波,姿態嫵媚誘人,可如今河塘處再無佳人倩影。江畔舟船飄搖,水中白蘋浮動,詞人極目遠眺,盡是舊日風景。睹舊物而不能感舊情,詞人心中的惆悵更加深切。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詞人嘆惜伊人不解情,別期無定,令他終日相思縈懷,受盡千般煎熬。只能從雙燕歸來的景象中強尋安慰,似是欣喜,實則淒涼,充分表現了詞人因思念伊人而無法排遣的抑鬱痛苦,以及盼望佳人早日重回身邊的急切情懷。

此詞大量運用點染法,即情思並非一瀉無餘,而是情一點出,即以景物烘托渲染,如“被惜餘薰,帶驚剩眼,幾許傷春春晚”,與秦觀的詞在寫法上有共同點;多用借代手法,如“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須信鸞弦易斷,奈雲和再鼓,曲終人遠”等句,表達委婉含蓄隱晦,與唐李商隱的詩有相似之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