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王勃《詠風》:寄寓着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王勃《詠風》:寄寓着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其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卷、《周易發揮》5卷,《次論語》10卷,《舟中纂序》5卷、《千歲歷》《平臺鈔略》(一作《平臺祕略》)10篇、《合論》10篇、《滕王閣序》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王勃的《詠風》,一起來看看吧!

王勃《詠風》:寄寓着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詠風

王勃〔唐代〕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爲君起鬆聲。(版本一)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爲君起鬆聲。(版本二)

宋玉的《風賦》雲:“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下而加焉。”此篇所詠的“涼風”,正具有這種平等普濟的美德。炎熱未消的初秋,一陣清風襲來,給人以快意和涼爽。那“肅肅”的涼風吹來了,頓時吹散濁熱,使林壑清爽起來。它很快吹遍林壑,驅散澗上的煙雲,使詩人尋到澗底的人家,捲走山上的霧靄,現出山間的房屋,詩人情不自禁地讚美它“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這風確乎是“有情”的。

“肅肅涼景生”,首句平直輕快,習習涼風飄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緊承上句,概寫風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低貴賤,北風都遍施恩惠。“我”字的運用,加強了主觀情感,表現了詩人胸襟的開闊。“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描寫風爲平民百姓送爽的具體情態。風,驅散了煙雲,捲走了霧靄,穿行於澗戶山舍將清爽帶給人們。第五、六兩句是讚揚風的品格。“去來固無跡”,指它行蹤不定,似乎施惠於人們沒有所圖,不求回報。“動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暢玄篇》“動息知止,無往不足”之意,形容風慷慨惠施,不遺餘力,來去彷彿一個有情有義之人。這兩句詩,夾敘夾議,巧妙地承前啓後,自然地引出結聯:“日落山水靜,爲君起鬆聲”。白天,風爲勞作的人們送來清涼,寧靜的傍晚,又爲歇息的人們吹奏起悅耳的松濤聲。欣賞松濤的大多是士子或隱者,當然也包括了詩人自己。這裏與“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樣加深了主觀意趣。

王勃《詠風》:寄寓着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第2張

詩人以風喻人,託物言志,着意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捨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況人,有爲之士正當如此。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在這篇中則是借風詠懷,寄託他的“青雲之志”。

此詩的着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爲君起鬆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並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爲有意的行動,彷彿風疾馳而來,正是爲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鬆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吹煙霧,風捲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菸捲霧,送來清爽,並吹動萬山松濤,爲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此詩所詠之風,不是習見的柔弱的香風,也並非宋玉《風賦》中的取悅於大王的雄風,肆虐於庶人的雌風。這首《詠風》小詩裏,寄寓着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