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長相思》張繼所作,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戍邊士兵的同情

《長相思》張繼所作,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戍邊士兵的同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生卒年與生平事蹟均不詳,他在唐代詩人中算不上大家,也算不上名家,但他的詩作不事雕琢、爽朗激越,對後世也頗有影響,最著名的就是《楓橋夜泊》。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張繼所作的《長相思》吧。

情感種類是比較複雜的,就說與相思有關的詩歌,因爲各人感情側重點的不同,也會相應產生出風格迥異的作品。樂府雜曲《長相思》,在詩歌史上,就曾經誕生了諸多首。不說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也不說李煜的“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更不說林逋的“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

《長相思》張繼所作,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戍邊士兵的同情

今天單說寫下名篇詩作《楓橋夜泊》的張繼,也曾經寫下一首小詩《長相思》,與其它的充滿相思戀情的作品不同,在這首詩裏,既有對親人的思念,更多地卻傳遞着對戍邊士卒們的同情之意,十分值得欣賞。

《長相思》

【唐】張繼

遼陽望河縣,

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

年年寄春燕。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他的生平事蹟模糊不清,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其與劉長卿友善,病逝在任上洪州(今江西南昌)之後,託孤於劉長卿。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未過多長時間,其妻亦歿於洪州。

《長相思》張繼所作,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戍邊士兵的同情 第2張

“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在遙遠的戍邊之地,帶着滿腹懷念之情,眺望着故鄉所在地的方向。固然距離阻隔了腳步,但是思念卻穿越了時空。時光多麼的無情,比時光更加無情的卻是人世的戰爭。我們的離別,從縷縷青絲轉爲皚皚白髮,仍然沒有相見的歸期。

此處的遼陽,本身是漢朝置爲縣級管理機構,在晉朝時期被廢止。隨着時光流逝,早已擁有了豐厚的含義。正因此,唐朝詩人習慣以遼陽爲代稱,泛指遼東地區征戍之地,寄託着士兵對家中親人的深情厚誼。沈佺期的《古意》詩中,曾寫道:“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便是此種用意。

長期征戍邊地,把一個個少年兒郎變作了白髮老翁,讓他們把自己大好年華都貢獻在邊境之上。可是到得最後,卻只剩下孤家寡人一個,家人和朋友,都只能存在夢境裏面,用來懷念而難以再見。這就是古代人所說的“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的由來所在。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春燕,候鳥南來,年復一年,視爲報訊。春燕傳信,與鴻雁同類。這裏牽扯到珊瑚枝,有人以爲當時燕子歇息落腳之處。終歸無法舒展念頭,卻又沒法找到更深的理解。

這裏用上“珊瑚”,總覺得有些另外的意思在裏面,反正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是“樹到猢猻散”這句話。在此,把“珊瑚”顛倒過來,則變成了一個“猢猻散”的趣味性理解。但這只是我自己的未嘗正確的一點兒想法,仍沒有把握來自圓其說,畢竟,閱讀者並非創作者。

就像“春燕”被賦予了書信的象徵一樣,難道“珊瑚枝”就沒有“樹大分杈,人大分家”的意思在裏面嗎?想來物象的靈活運用,在詩人的筆下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代在進步,可是思想在某些部分上面的變化,其實並不大。

《長相思》張繼所作,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戍邊士兵的同情 第3張

此首詩,大抵應被當作婦人思念遠方戍邊丈夫的,這只是普通的理解,也是最爲常見的看法。簡潔明瞭的主題背後,實質上更多地包含着詩人另外一種情感上的抒發,即對戍邊士兵們犧牲自己美好年華的嘆惋之情。

所以,這裏的長相思,不僅是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深情懷念,隱藏在內部的,或許還有對殘酷戰爭的無情鞭撻。可惜,這個聲音顯得有些微弱,無法振聾發聵,使人警醒,徒留遺憾在人間。放眼現在,這個世間上的戰爭又何曾斷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