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竹裏館》王維在輞川別墅有感而作,表達出隱居的閒適心情

《竹裏館》王維在輞川別墅有感而作,表達出隱居的閒適心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唐朝詩人,也是個畫家,精通詩書音畫,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王維所作的《竹裏館》吧。

竹作爲一種常見的詩歌意象,其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詩詞中出現竹子,一般會表達詩人的不畏逆境,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高貴品格。這也是竹子所具有的特殊的審美價值。

唐代詩人王維非常喜愛竹子,晚年的時候還隱居在竹林裏。王維早年有着積極的政治抱負,渴望能建功立業,後來由於政局的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唸佛。王維四十多歲的時候,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那個地方有大片的竹林)營造了別墅,由此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他運用自己的才能把輞川別墅修建得十分溫馨和高雅。在這裏,詩人可以耕地、可以讀書、可以娛樂、還有景色可以觀賞。他不僅設計出了二十多個景點,還分別起了文杏館、鹿柴、木蘭柴、辛夷塢、竹裏館等富有詩意的名字。

《竹裏館》王維在輞川別墅有感而作,表達出隱居的閒適心情

每個景點他都賦詩一首, 再由同樣隱居的好朋友裴迪和詩一首,最後四十首詩就編成一部《輞川集》,再畫一幅輞川圖。有了這一詩集、一幅畫,輞川也就奠定了唐朝最著名文人園林的地位。與此同時,王維也是在這裏修煉成了大名鼎鼎的“詩佛”。

一天夜裏,王維在輞川別墅竹林裏靜坐, 映着明月皎潔的清輝, 一人一琴,彼此相伴。 琴聲鬆沉曠遠,吟唱幽幽渺渺, 間歇處,只回聲了了, 風動林間,竹葉輕搖。不知不覺夜已深,萬物已歸於恬靜, 只一輪明月懸掛高空。 人,藉着琴音與高歌, 彷彿已達成與周圍一切的互動, 彷彿與自然已融爲一體, 彼此濡染,物我皆空。此時,王維有感而發,爲輞川別墅裏的“竹裏館”賦上詩一首。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收集在王維的《輞川集》裏。在這首優美如畫的詩中,詩人表達出隱居的閒適心情和淡泊之志。這首詩在藝術上獲得了很大成功,成爲他後期寫景詩的代表作之一。

《竹裏館》王維在輞川別墅有感而作,表達出隱居的閒適心情 第2張

前兩句“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寫景和敘事。

第一句“獨坐幽篁裏”寫詩人活動的環境非常幽靜。開頭一個“獨”字便給讀者留下了突出印象,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辭·九歌·山鬼》說:“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竹裏館”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王維獨自坐在裏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題詩寫道:“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王維《竹裏館》詩裏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個悠然獨處者的形象。

第二句“彈琴復長嘯”敘事。所敘的事,共有兩件,一是彈琴,二是長嘯。講到彈琴,人們就會想起鍾子期和伯牙的故事。琴能言志,同時,彈琴又是爲了尋覓知音。講到長嘯,也有一個故事,《南史·漁父傳》記載:“孫緬爲尋陽太守,恆於渚際見一漁父,神韻瀟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欲招以共仕,漁父悠然鼓棹而去。”所以,長嘯既表示着自由,又表示着隱居不仕。詩人的長嘯,同樣是表示了他決意迴歸田園的心態。

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通過景物描繪,表達主人公的心理感受。此刻,半夜時分,竹林深處,有什麼人會在乎他在做什麼呢?王維說沒有人知道,只有明月照耀着自己,陪伴着自己。

《竹裏館》王維在輞川別墅有感而作,表達出隱居的閒適心情 第3張

按王維詩中的意思,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行爲有沒有人認可和欣賞,他所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內心,我自己內心世界滿足了,精神世界豐盈了,我又何必顧忌其他人的想法呢?我不必爲一些我不在乎的事情所煩惱,這樣的生活,足矣。

這首詩用字造語都很平常,無論是寫人物的獨坐、彈琴、長嘯,還是寫景物的幽篁、深林、明月,都無奇巧可言,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境界頓出,蘊含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表現的是一種令人自然而然爲之吸引的意境。

其所以能獲得這樣的藝術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詩人心境的清幽澄淨,和竹林明月的環境的清幽澄淨完全吻合,如劉永濟先生所說:“一時清景與詩人興致相會合,故雖寫景色,而詩人幽靜恬淡之胸懷,亦緣而見。此文家所謂融景入情之作。”(《唐人絕句精華》)當然,選擇竹林、明月以寫環境,選擇彈琴、長嘯以寫心境;用琴聲、嘯聲托出靜境,又體現了詩人的藝術匠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