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初見嵩山》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初見嵩山》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耒《初見嵩山》賞析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峯清瘦出雲來。

《初見嵩山》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張耒,因受蘇轍的激賞而爲蘇軾所知。蘇門四學士之一,幼有奇才,是結束北宋文壇、影響南宋文壇的重要作家,深受蘇軾的喜愛,詩中可略見東坡磊落豪邁的氣象。又因仕途坎坷,屢遭黨籍貶謫之苦,晚年“益務平淡,效白居易體”(《宋史》)。詩風日益沖淡淺切,於曉暢樸直的文字間展現詩人剛毅超脫的品行。

這是一首寫山的詩,卻沒有采用常見的'開門見山"的寫法,而是爲山的出場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鋪排,增添了嵩山的神祕感,激發了讀者急於相見的慾望,使嵩山在千呼萬喚中隱現,而一旦出場,全詩便在高潮中平穩結束,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初見嵩山》的原文是什麼?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詩人首先由宦遊的失意落筆,多年來展轉流落於風塵之中,流逝了時間,消瘦了形體.一個"困"字,形象的展現了詩人疲勞困頓的精神狀態,以及空懷一腔抱負在官場中左衝右突,卻不得施展的慘淡景象.第二句宕開一筆,轉而去寫奔波中的一點安慰,曉暢的語言驟然拉近了詩人與山的距離.青山如故友,多年來與我不離不棄,迷茫時給我醒豁,抑鬱時給我快慰,它以亙古不變的姿態給我無窮的啓示。所謂"近山而志高"在這裏,詩人對青山的親近實際上就是對高潔傲岸的人格操守的親近,也是對含蓄豁達的人生態度的親近.第三句爲嵩山的出場渲染了氣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餘輝中更見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風吹雨去",嵩山在風侵雨蝕後愈加清新朗潤,但這只是我們的想象,未見嵩山,心中已對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

前面一系列的鋪墊成就了第四句的點睛之筆,嵩山終於在層層浮雲中聳現出來,它一出現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麼的清晰明朗,其高潔超脫的姿態是那麼的卓爾不羣,因而深得作者的喜愛和讚美。詩人看山觀水,往往帶有一定的以己觀物、以己感物的特徵。正如辛棄疾在《賀新郎》中寫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詩中鮮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詩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詩人一定的審美理想與藝術追求。在這裏,詩人精心挑選了“清瘦”一詞來形容嵩山,寫得有血有肉,極富靈性,不只賦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風貌,更體現了作者的人格操守與精神追求。張耒晚年罷官後,日子非常清貧困頓,但他卻不改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與剛毅質樸的品行,正是從層層烏雲的遮掩中隱現出一位志趣高潔、傲骨錚錚的傳統士大夫形象。在這裏,詩人究竟是在寫山還是在寫自己,已很難分得清,物我融爲一體,感情達到最高潮,全詩平穩結束,卻言有盡而意無窮。

從藝術技巧上看,該詩滲透着蘇軾醒豁通透的人生態度,擁有白居易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又將自己剛毅超脫的品行與之融爲一爐,是張耒詩風的全面寫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