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雲南哈尼族的“黃飯節”爲何要向布穀鳥祭祀

雲南哈尼族的“黃飯節”爲何要向布穀鳥祭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雲南元江哈尼族的“黃飯節”,是和生產節令相關的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節日。每年的陽春三月,萬物復甦,百花爭豔時,按照哈尼族的傳統習慣,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噴香的黃色糯米飯,煮好紅鴨蛋,向報春的布穀鳥虔誠的敬獻。祭祀完畢,人們開始唱起動聽的“春耕歌”,做農耕準備。村子裏德高望衆的老者還要觀測天象,推測吉日,拔幾叢秧苗栽進自家田裏,意爲“開秧門”。哈尼族山寨一年一度的春耕活動就此開始。傳說這樣做可使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衆生吉祥。

哈尼族的苦扎扎節,是在每年農曆五月的第一個申猴日開始,三至五天。這時剛栽完秧,農活少,人們歡聚一堂,主要活動是打鞦韆。節日的第一天,各村寨要上山挑選一棵粗直的松樹做磨秋杆。秋杆有規定尺寸,黑夜砍好,黎明前運回村,第二天,家家殺兩隻雞一隻鴨獻秋木。然後是立磨秋,豎轉秋、架甩秋。磨秋就是用堅固的慄木栽在地裏,頂端削尖做軸心,再把數丈長的松木橫杆的中間段鑿凹架上即成。

雲南哈尼族的“黃飯節”爲何要向布穀鳥祭祀

打磨秋時,橫杆兩端騎上相等的人,輪流從腳蹬地使磨秋起落旋轉,像磨一樣。轉秋比較複雜,是在相對距離三四米處各栽一棵長4米的粗壯慄木,頂端鑿出滑槽,再用一根木爲橫杆搭入滑槽,橫杆中間串上約兩米的X形的四根木料,每X形的頂端系一根纜繩,人面向外坐,腳落地的人一蹬地就反轉起來。甩秋很似漢族的打鞦韆。

第三天,太陽出來,小夥子們有的穿上女裝,用鍋底菸灰把臉畫得花裏胡哨,或戴上假面具;有的穿上扯成一條條布片的褲子,腰上掛着響鈴,開始走村串寨。這時姑娘們則合着鼓點跳起了猴舞。一時間,人人精神煥發,盡情歌舞,滿場都是歡聲笑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