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滿族舞蹈 滿族祭祀舞“單鼓腰鈴”簡介

滿族舞蹈 滿族祭祀舞“單鼓腰鈴”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單鼓腰鈴系藝人們口頭的稱呼,亦稱“打單鼓子 ”或“耍腰鈴”。是一種腰纏許多小鈴,手持“單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滿族信仰薩滿教並尊奉“鷹神”、“蟒神”、“烏鴉神”等。逢年過節,祭祖之日先將“佛頭媽媽”請上神位,後由“查瑪”開始起舞,他們頭戴帽,身扎腰鈴,手持抓鼓邊跳神舞邊唱神歌。他們先在屋裏跳,然後到院外跳。祭祖內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願風調雨順,四是祈禱病除災消。

單鼓腰鈴舞,左手持抓鼓(或單鼓)、右手持鼓鞭。抓鼓動作爲進三步退三步,邊走邊擊鼓稱做“老三點”、“老五點”。另一特點爲腰部動作大,前後左右均可扭動,使系在身上的腰鈴錚錚作響。舞至高潮時有“張飛片馬”、“蘇奏背劍”、“就地十滾”等前翻後滾的動作。鼓聲鈴聲交織成一種絕妙的音響,使觀者爲之大振。

“抓鼓”以牛包面,用皮條將皮面勒緊、繫於鼓背面中央的一個鐵環上。舞時抓住鐵環。既可敲擊,亦可旋轉。“腰鈴”爲銅鑄喇叭形,長約二三寸,連成一串繫於腰後,互相撞擊發出悅耳的響聲。

滿族舞蹈 滿族祭祀舞“單鼓腰鈴”簡介

“單鼓”則與漢族巫人進香祭獻時所用的鼓相同。單鼓動作可分爲:胸前鼓、肩前鼓、腹前鼓、背鼓、護背鼓、託鼓和護頭鼓。耍鼓時,又有刷鼓尾、片鼓、翻腕片鼓、耍鼓、抖鼓、托葉、掛鼓、揚鼓、纏頭鼓、背鼓幾種技巧。腰鈴的舞法有轉擺腰鈴、旋飛腰鈴和跪步腰鈴等。單鼓動作的特點,左手舉鼓、右手持鞭,雙腳走類似秧歌步中的“太平步”、“十字步”,也有鼓擊碎點、雙腳“蹉步”、“騎馬蹲襠式”繞場一週的。此外,大“ 踢腿”、大“騙腿”、“飛腳”、“蹦子”也是耍單鼓時常見的動作。

舞蹈場面分爲“走圓場”、“穿十字”、“別仗子”、“八字環”、“四邊鬥”、“龍擺尾”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