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甲申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甲申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爲全國統一政權滅亡,隨後清軍入關,這一事件發生在明末甲申年,後世稱之爲“甲申之變”。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據有東北,先後四次入關,得勝而歸,正在尋求據有全國統治權的策略。李自成農民軍在中原戰場上六次擊潰明軍主力,入據關中,建國大順,隨後派軍北上,逼向北京。明王朝積重難返,兩面作戰,處於南北夾擊之中,面臨崩潰的邊緣,繼續傾盡全力,爲挽救危局而努力。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克了北京,統治了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僅過了40天,清朝軍隊南下,並迅速摧毀了起義軍的大順政權,以及江南的明朝殘餘勢力,從此開始了清朝對全中國的統治。

甲申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背景

明朝末年,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現在農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階級壓榨下,全國各地反抗鬥爭層出不窮,陝西地區成爲農民起義的中心地。陝西長期以來是全國社會矛盾的焦點,這兒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農民生活比其他地區更爲困苦,階級矛盾尖銳。這一地區又是蒙、漢、回民雜居地區,是激烈的民族鬥爭場所,各族人民與明朝統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陝西地區成爲最早醞釀和爆發農民起義的地區。

甲申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第2張

天啓七年(1627年)三月,陝西大旱,澄城知縣張鬥耀不顧饑民死活,仍然催逼賦稅,敲骨吸髓地榨取農民。白水縣農民王二聚集了數百個無法活命的農民進行鬥爭,他高聲問大家:“誰敢殺死知縣?”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敢殺。”於是王二率饑民衝進縣城,殺死張鬥耀,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王二首義點燃了農民戰爭的星星之火,各地紛紛響應。崇禎元年(1628年),陝西府谷王嘉胤、漢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領導饑民起義,張獻忠也在延安米脂起義,李自成後來投入高迎祥軍中。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是王嘉胤義軍,他們曾經一度佔領府谷,稱王設官,建立了臨時性政權。但是,農民起義軍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爲戰,而且成份複雜,缺乏推翻明朝政權的明確目標。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