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黃帝統一華夏的過程中,與炎帝兩部落聯盟在阪泉進行過一次戰爭,史稱阪泉之戰。此戰對開啓中華文明史、實現中華民族第一次大統一有重要意義。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阪泉之戰曾見載於春秋時期的史籍中。公元前636年由於內亂,周王出奔於鄭國,次年狐偃建議晉文公“求諸侯,莫如勤王”。 晉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後來司馬遷“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收集民間傳說並進行實地考察,參證文獻記載寫成《史記·五帝本紀》,復原了阪泉之戰的歷史過程。

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戰爭背景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由此可知阪泉之戰發生於神農氏時代之末,由原始農業的發明所開創的全盛時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爲物質利益而進行的戰爭日益增多,給正常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威脅,社會分化日益加劇,氏族制度的習慣法對於調節社會矛盾已顯得無能爲力了。爲了應付越來越多的戰爭,旨先是親屬部落聯合在一起,結成聯盟,進而又結成範圍更大的聯合體,武力強大的黃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順從者,根據“以力爲雄”的原則,成爲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很多較弱小的部落紛紛投靠,以求得保護。然而活動地區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討,擴大自己的勢力,同樣想佔有雄者的地位,爲此,兩強相遇,黃帝、炎帝間終於發生了阪泉之戰。

這是華夏集團內部兩個同源共祖的遠緣親屬部落間的一場爭雄的戰爭。因爲據《國語·晉語四》記載,在口耳相傳的譜系中,他們的先祖都是從與有嶠氏互爲婚姻集團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兒氏族,一個發祥於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遊西偏北的杜林,於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個發祥於姜水,在今陝西境內的渭水上游一帶,今寶雞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這兩個古氏族日益繁榮、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兒氏族,發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發展,開闢新的生存空間。距今五千年前登上歷史舞臺的黃帝和炎帝,就是東向發展,到達今河北、河南的姬、姜兩古族的後裔。

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第2張

黃帝,姬姓,傳說他都有熊,即今河南新鄭,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炎帝,姜姓,是發祥於姜水的那支古族後裔。不過由於兩漢之際,曾對傳說時代的古史系統進行了一次大整理,此後記載中多見“炎帝神農氏”的用語,因此長久以來,對阪泉之戰與黃帝對陣的一方究竟是誰,曾有不少歧義。傳統的說法是黃帝與“炎帝神農氏”作戰,因此近人提出這場大戰應是“炎黃之戰”,在北京延慶阪泉村建“炎黃聯合紀念碑”,這實爲歷史的誤會。就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看,西漢以前的傳說中,炎帝與神農氏本不是一個人,如《五帝本紀》載阪泉之戰經過,說因神農氏世衰,對諸侯間相侵伐“弗能徵”,黃帝、炎帝才代之而起,互相爭戰。清代學者崔述注意到,“前文言衰弱,凡兩稱神農氏,皆不言炎帝,後文言征伐,凡兩稱炎帝,皆不言神農氏”,可知與黃帝戰者自爲炎帝,與神農無涉;其後又有“諸侯鹹尊軒轅爲天子,代神農氏”,此處又不言炎帝,可知帝於黃帝之前者是神農,與炎帝無涉 。此後一些學者進而考證了“炎帝神農氏”這一用語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將阪泉之戰的黃帝、炎帝稱之爲“黃炎”早在戰國典籍上就已流行了,而“炎黃”一語的出現較晚,代表了與“黃炎”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阪泉之戰是黃炎之間的戰爭,不能稱“炎黃之戰”。還有研究者認爲黃帝、炎帝既然同源共祖,姬、姜兩姓又世爲婚姻,因而不應自相火併,阪泉之戰與黃帝對陣的不是炎帝,而是伐滅了炎帝並襲用其名的蚩尤,或說阪泉之戰就是涿鹿之戰在傳說中的分化,訛傳。 然而,黃帝、炎帝雖是遠緣親屬部落,但阪泉之戰時,距兩部落先祖從同一母氏族中分裂出來,又沿不同路線東漸之時已很遙遠了,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的發展已瓦解了血緣親屬同生共死的古老團結,形成“強則分種爲酋豪,弱則爲人附落”的新觀念,那麼這種遠緣親屬部落間的爭雄戰爭應是在所難免的。而且這時的部落很多,戰爭也很多,有大量的考古發現爲證,口耳相傳的歷史,在流傳過程中既會有分化,也會有綜合,阪泉之戰與涿鹿之戰的某些記載即使有相通之處,也不能論定就是一場戰爭。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