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墓誌銘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墓誌銘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墓誌,是古人放在墓裏刻有死者生平事蹟的石刻,有韻語結尾的銘叫墓誌銘。墓誌銘通常爲兩部分:序文稱爲“志”,北朝隋唐多用駢文撰寫,宋元明清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蹟;“銘”則用韻文寫就,主要是對逝者的悼念和讚頌。 

墓誌銘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志蓋正方形,邊長66.5釐米,厚9.5釐米。志高67釐米,寬67.5釐米,厚8釐米,篆蓋“明誥封驃騎將軍神樞八營參將鳴寰馬公墓誌銘”4行,行5字。兩側題“後世陵谷變遷,仁人君子見而掩之,幸甚!孤子馬弘祖等泣血謹告”3行26字。首行題“明誥封驃騎將軍神樞八營參將鳴寰馬公墓誌銘”20字。志文凡35行,滿行34字。四邊鐫卷葉紋。)

墓誌究竟起源於何時?學界至少有五種說法:

一是“秦朝說”。 1979年末至次年6月,秦陵考古隊在始皇陵封土西趙背戶村發掘了32座秦代刑徒墓,清理出殘缺廢棄的墓瓦文共計18件19人(內有1件刻2人信息)。這些約公元前221至210年刻寫下的文字內容很簡單,多爲記錄刑徒的姓名、籍貫。這批秦刑徒墓瓦文,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墓誌。

二是“西漢說”。此說主要見於文獻史料,如清代學者葉昌熾《語石》引王昶《金石萃編》說:“《西京雜記》稱前漢杜子春(約前30-約公元58年),臨終作文刻石,埋於墓前。《博物志》載,西京時,南宮寢殿有《醇儒王史威長之葬銘》。此實志銘之始,今皆不傳。”

墓誌銘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是“東漢說”。在學界,1929年在洛陽東北郊出土的東漢延平元年(106年)《賈武仲妻馬姜墓記》,由於記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蹟及死葬日期甚詳,被認爲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用石頭刻制的墓誌。學者羅振玉曾爲之題跋曰:“漢人葬記前人所未見,此爲墓誌之濫觴。”(《遼居稿》)。考古學家馬衡、趙萬里等也都主此說。

在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有16塊“東漢刑徒磚”,全國服勞役的人都派駐到洛陽做苦力,死後就找塊磚頭刻志記銘,記錄了刑徒的部屬、刑徒性質、獄所名稱、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簡略內容,與死者屍骨共埋。比如其中一塊“東漢少府若盧磚銘”上書隸書23字,文爲:“右部無任少府若盧髡鉗徐孟延平元年六月十九日物故”。朱曉輝認爲,刑徒磚的發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挺人性的”。

四是“魏晉說”。自東漢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以爲天下凋敝”下令禁碑,又因戰事頻繁、政局動亂,以至許多墓葬被盜。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下詔,決定取消墓地上一切設施和標誌。也許是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託,於是產生了將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誌銘形式。

墓誌銘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的?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五是“劉宋元嘉年說”,以往論及墓誌起源大多據此說。這是因爲早年出土于山東益都的南朝劉宋大明八年(464年)《劉懷民墓誌》,是現在已知的最早自稱“墓誌銘”的石刻。在這塊方形石刻上,首題直書“宋故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侯東陽城主劉府君墓誌銘”,且志文、頌文俱全,直接證明了這類墓誌文字的性質。清代端方《陶齋藏石記》卷五雲:“劉懷民志作於大明七年,適承元嘉之後,此志銘文字導源之時代也。”

(韓謙,蘭州人。天啓二年進士。任宿松(今屬安徽)知縣,革除魯、蘆諸稅。調溧陽(今屬江蘇)知縣,除漕運陋規,平反冤獄。升重慶知府,治理征斂之弊,百姓擁護。王世楠,蘭州人,萬曆四十年舉人,湖廣永興(今屬湖南)知縣。單浚,蘭州人,萬曆四十三年舉人,北直隸饒陽(今屬河北)知縣。此志記述馬德家世及其戍守蘭州以北長城沿線,防禦韃靼侵擾的軍旅生涯。馬德(1571-1623),字性之,號鳴寰,蘭州人,早年隨父寧夏遊擊馬躍龍(見前《志壙銘》)鎮守朔方,因軍功從小旗長至神樞八營參將,萬曆間隨臨鞏兵備道荊州俊征戰,荊譽爲“干城之器”。)

墓誌的起源,衆說不一,但墓誌的涵義界定爲四:一是志墓主人,二是埋在墓內,三是有相對固定的載體,四是有一定的行文格式。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